挪威朗伊尔城,零下40℃的寒风中,华裔工程师马克李的呼吸在防寒面罩上凝出冰霜。他跪在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的钢制隧道前,指尖划过舱门铭牌上的经纬度——78°13′N 15°33′E,与三峡小女孩相机盖的刻痕分毫不差。
"谢总,数据舱已就位。"他对着卫星电话汇报,同时将三块加密硬盘埋入永冻层。硬盘外壳印着"惠州湾地质勘探数据-1994",内里却是霍氏集团50亿股权文件的区块链备份。
隧道突然传来金属扭曲声。马克李猛地回头,发现舱门液压杆结出异常冰晶——这不是北极的自然现象,而是远程激活的液氮冷冻程序。耳机里谢一扬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记住,冻土下的数据才是真正的香港。"
暴雨冲刷着防弹玻璃,吴天青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北极坐标。他的键盘下压着一份《三峡移民安置审计报告》,扉页用红笔圈出关键句:"补偿款流向与区块链地契高度重合"。
"谢总,北京的人盯上挪威了。"他声音发紧,"苏晚的记者证刚出现在种子库访客名单。"
谢一扬抚过服务器机柜的冷凝管,冰霜在他指尖化成水珠:"给王教授女儿发份斯坦福实验室的邀请函,他该学会用学术交流代替举报信了。"
角落里的张铁柱默默掏出卫星电话,屏幕上显示正在连接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加密频道。
百年药柜的沉香木格子里,霍氏股权文件与区块链合约并排放置。财务总监林志强用抓药戥子称量金条,电子屏显示实时汇率:1克黄金=3个比特币区块高度。
"霍二少的‘药方’煎好了。"他推开暗门,露出后方机房——三十台矿机正伪造惠州湾地契的"挖矿记录",散热器上贴着"中药材冷链研究"的标签。
突然,警报响起。屏幕上挪威种子库的监控画面闪烁,苏晚的身影出现在隧道入口。谢一扬冷笑抓起紫砂壶,沸水冲开普洱茶叶:"启动B计划,让北极下场雪。"
苏晚的登山靴陷进突然松软的冻土。她弯腰捡起融化的冰晶,指尖沾到黑色粘稠物——不是原油,而是被刻意泼洒的磁流体燃料,正腐蚀着数据舱的钛合金外壳。
"谢一扬在销毁证据!"她对随行摄影师喊道,后者却突然倒地抽搐,胸口的斯坦福校徽闪过电光——这是王教授女儿寄来的"防寒贴",实则是远程电击装置。
五公里外,马克李按下引爆器。预埋在隧道顶部的干冰炸弹无声爆开,漫天雪雾遮蔽了所有镜头。卫星电话里传来谢一扬的最终指令:"现在,香港才是唯一的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