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31日,武汉钢铁厂三号高炉车间
谢一扬站在车间二层的监控室里,指尖摩挲着一份刚送到的《国税局稽查组行程调整通知》。窗外,铁水奔流的红光映在他脸上,像未凝固的血。
“谢总,郑国勤那老狐狸把稽查时间提前了三天。”法务总监赵明压低声音,“他们明天就要进驻武钢查‘安全生产补贴’账目。”
谢一扬冷笑一声,将通知揉成团丢进脚边的铁水样本箱。纸团瞬间碳化,化作一缕青烟。“周书记给的‘产学研试点’挡箭牌,在国税局眼里还不如一张擦屁股纸。”他抬脚碾碎烟灰,“让陈国栋把三号炉的‘意外’提前到今天下午。”
三小时后,刺耳的警报声响彻厂区。
“炉体耐材层破裂!紧急停产!”工段长嘶吼着疏散人群。监控画面里,赤红的铁水从高炉裂缝喷涌而出,瞬间吞没了检修平台上的两名工人。
谢一扬站在安全距离外,冷眼旁观。总工程师陈国栋小跑过来,工作服上沾着刻意抹上的炉灰:“按您吩咐,用海南烂尾楼拆来的劣质耐火砖替换了关键部位……但死了两个人,恐怕……”
“安全生产事故,总比骗补调查好。”谢一扬掸了掸西装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尘,“让《长江日报》的记者多拍点英勇抢险的照片——重点拍周书记亲临指挥的镜头。”
深夜,扬帆集团地下财务中心。
二十台386电脑屏幕蓝光闪烁,会计们正疯狂篡改数据库。投影仪上滚动着武钢近三年工资表——超过六百个“幽灵工人”的名字被批量添加,他们的“工资”实则流向澳门永昌赌场的洗码账户。
“稽查组要查的八千万补贴,全在这儿了。”财务总监敲击键盘,调出一份伪造的《高温岗位津贴发放记录》,“但郑国勤如果核对社保局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