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先生,贵公司的材料很完善。但我注意到,D-12地块的施工进度比周边地块慢了不少。”
谢一扬微笑着给中岛斟满清酒。“中岛先生果然专业,浦东地质条件复杂,我们在做更充分的地基处理。您知道的,金融大厦这种百年工程,马虎不得。”
中岛点点头,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餐厅角落——那里坐着两个穿黑西装的壮汉,正警惕地扫视四周。谢一扬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轻笑一声。
“我的贴身保镖”
“最近生意扩张得比较快,业务太广,难免招惹些眼红的人。”
一周后,香港中环,长江中心35楼。
谢一扬站在全景玻璃幕墙前,俯瞰维多利亚港。他的脚下,十几块显示屏实时刷新着全球外汇市场的波动。过去七天,通过三家银行的贷款,他已经将12亿人民币兑换成美元,通过85个离岸账户分散到开曼、BVI和新加坡。
谢一扬点点头。高层的十六条风声已经在外汇市场掀起波澜,黑市汇率开始剧烈波动。他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资金流向图——像一张精心编织的蛛网,中心是浦东那块被抵押了三次的土地,延伸出的资金线辐射向全球各大金融中心。
“东京账户的1.2亿美金已经到账。”张铁柱汇报道,“但首尔那边出了问题,XXX产业银行冻结了转账。”
谢一扬的眼神一凛。“理由?”
“他们收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跨境贷款备案查询。”张铁柱调出一份加密文件,“韩国人发现D-12地块在中国银行也有抵押记录。”
谢一扬冷笑一声,拿起卫星电话拨通了一个首尔号码。三分钟后,韩国产业银行国际部部长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明显的慌乱。
“谢先生,这是个误会......”
“李部长。”谢一扬用流利的韩语打断他,“您儿子在济州岛的赌债,上周是不是涨到三百万美金了?”
电话那头传来玻璃杯打翻的声音。
“明天中午前,我要看到资金解冻。”谢一扬的声音轻柔得像在讨论天气,“否则,那些照片会出现在《朝鲜日报》头版。您夫人知道您在清潭洞养的那个小明星吗?”
挂断电话,谢一扬走到酒柜前倒了杯威士忌。窗外,维多利亚港的夜色渐浓,霓虹灯在玻璃上投下变幻的倒影。他的倒影与城市灯光重叠在一起,像是一个巨大的、扭曲的金融怪兽。
当车门关上的瞬间,谢一扬的目光最后一次掠过黄浦江。江面上,一艘货轮正缓缓驶向大海,船尾拖出长长的白色浪痕,像是金融风暴过后的一道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