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12日,深圳罗湖海关大厦17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深圳河对岸的香港新界。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将蜿蜒的河道染成一条金色的蛇。他手中把玩着一枚特制的海关印章,指腹摩挲着印章底部细微的凹槽——那是他花五十万从海关内部搞来的防伪标记。
“谢总,最后一家公司注册完成了。“张铁柱的机械臂展开全息投影,显示出“深港联合贸易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这是第二十家,法人代表是广西山区找来的文盲老汉,按完手印就送回去了。“
谢一扬点点头,目光扫过墙上那幅巨大的深圳地图。二十个红色图钉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罗湖、福田、南山三个区,每个图钉代表一家空壳公司,共同构成一张无形的网。
“开票系统调试好了?“
“已经接入深圳税务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系统。“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蓝光,“每家公司的月开票额度设定在500万至800万之间,正好低于重点监控阈值。“
谢一扬将海关印章轻轻放在办公桌上。这枚印章是整套计划的关键——有了它,那些虚构的“进出口贸易“就能在海关系统里留下记录,为虚开发票提供“真实交易“背书。
窗外,一辆印着“中国税务“字样的稽查车驶过。谢一扬眯起眼睛,突然问道:“深圳国税局那个新来的副局长,资料查清楚了吗?“
全息投影立刻切换成一份人事档案。照片上的男人约莫四十岁,戴着黑框眼镜,表情严肃得像个中学教导主任。
“赵卫国,原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司骨干,上个月空降到深圳。“张铁柱调出更多资料,“去年在沈阳破获过一起涉案3亿的骗税大案,外号'铁面赵'。“
谢一扬轻笑一声:“每个人都有价码。查查他老婆孩子在哪工作上学。“
投影画面迅速切换,显示出深圳外国语学校的监控画面。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初中女生正在操场跑步,胸牌上清晰可见“赵雪晴“三个字。
“明天让扬帆慈善基金给外国语学校捐个图书馆。“谢一扬转身走向保险柜,“用赵雪晴的名字命名。“
保险柜里整齐码放着二十套公司公章和银行U盾。谢一扬取出一枚“深港联合贸易“的公章,在灯光下仔细检查。印章边缘特意做旧的磨损痕迹完美无缺,就像真的使用了三年一样。
“交叉开票的链条设计好了?“他头也不回地问道。
张铁柱调出一张复杂的网络图:“A公司开给B公司,B开给C,C再开给D,最终闭环回到A。每张发票的货物名称、数量、金额都经过精心设计,形成完整的进销存链条。“
谢一扬满意地点点头。这种“闭环式“虚开发票手法,即使是最严格的税务稽查也很难发现破绽。二十家公司互相开票,虚构出数亿的“营业额“,而实际成本几乎为零。
“记住,每月25号准时纳税。“他合上保险柜,“增值税交足3%,企业所得税控制在1.5%以内。我们要做深圳最守法的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