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里的“意外”
钢水车间控制室,谢一扬盯着监控屏幕。画面里,三十七个工人被武警逼退到5号转炉平台,他们背后是温度1600℃的钢水包。
“周局长。”谢一扬抓起专线电话,“三号预案可以启动了。”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周明远的声音像淬过冰:“37条人命……你确定能压住?”
“转炉平台年久失修,安全记录上个月就预警过。”谢一扬翻开值班表,指尖点在一个叫“王建国”的名字上,“今晚值班班长是烈士家属,他儿子去年在南沙海战牺牲——多好的‘因公殉职’典型?”
钢花飞溅的刹那,监控屏幕突然雪花弥漫。谢一扬转身走向保险柜,取出早已拟好的《武钢七分厂改制方案》。首页用加粗字体标注:【经查,该厂长期虚报产能,私卖国家战略物资,建议由扬帆实业托管整顿】。
黎明的“英雄”
清晨六点,央视早间新闻的女声回荡在钢厂上空:“……武汉钢铁厂英勇职工为抢救国家财产,不幸遭遇钢水包倾覆事故。省委已成立调查组,涉事厂长陈卫国被当场控制……”
谢一扬站在殡葬车旁,白手套上沾着香灰。他弯腰对哭晕的王建国妻子低语:“抚恤金按烈士标准发,您儿子军校的名额……下周就能批下来。”
远处,陈卫国被押上警车前突然回头,嘶吼声淹没在火化炉的轰鸣里。谢一扬笑了笑,从张铁柱手里接过一份新合同——那是乌克兰T-80坦克装甲钢的国产化生产协议,乙方落款处盖着鲜红的“武钢第七分厂”公章。
江风卷着未燃尽的纸钱飞向高炉,像一群灰蝴蝶扑向炽热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