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整个冷库的灯光熄灭。大宝的手在黑暗中准确扣住我手腕的脉搏,这是我们在解剖室训练过的应急信号:三跳代表左侧有移动目标。我反手甩出物证刀,刀柄上的荧光贴纸照亮了绑匪举着的绞肉机开关——只要按下,头顶的碎冰机就会将我们掩埋在两吨重的工业碎冰里。
“抓住他!”大宝的膝盖撞上绑匪手肘的同时,我摸到了冷库墙上的紧急制氧阀。氧气喷出的瞬间,低温让气体凝成白雾,我借着微光看清绑匪后颈的条形码——和刘杰明案中“食材”的编号方式完全一致,证明他们早已被集团标记为可消耗的“次级食材”。
当国际刑警的破拆组炸开库门时,我正在用大宝的血在冰墙上画坐标:三个冷库的结构图纸,正是刘杰明当年在龙番屠宰场的改良版。最深处的冷冻柜里,码放着二十个金属箱,箱盖刻着不同国家的国旗——每个箱子里,都整齐摆放着标注“外交特供”的真空包装尸块。
“黄志雄的私人飞机半小时前从金边起飞。”林涛的消息伴随着直升机的轰鸣传来,我看着大宝被抬上救护车,他冻得发紫的手还紧攥着从绑匪身上扯下的翡翠纽扣——和刘杰明的袖扣同属一套定制首饰,内侧刻着的“001”,正是跨国犯罪链的起始编号。
黎明时分,我站在旧码头的防波堤上,看着冷藏车残骸被拖出湄南河。车头凹陷处卡着半张路线图,背面用蝇头小楷写着:“终端客户需提前72小时预订,食材可根据要求保留纹身、疤痕作为‘特色标识’”。纸页边缘的油渍,经快速检测属于人体脂肪——他们甚至将受害者的脂肪提炼成食用油,供“VIP”煎炒烹炸。
手机震动,是国际刑警发来的加密邮件:黄志雄的私人岛屿地下三层,发现了正在建设的“人体基因库”,冷冻柜里保存着上百份受害者的组织样本,标签上标注着“和牛大理石纹改良计划”“鹅肝酱专用肝脏培育”。最令我窒息的是,其中一份标注“秦明”的空白档案,已经预留了血型、指纹和DNA采样位置。
救护车的鸣笛渐远,大宝在车窗里对我比出“OK”手势,他手腕上的勒痕在晨光中格外清晰。我摸向口袋里的物证刀,刀柄刻着的“为生者权,为死者言”早已被冻得冰冷,但掌心的温度正在将它焐热——这场始于餐桌的罪恶,终将在解剖台上迎来终章。而法医的手术刀,永远会比凶手的绞肉机更快一步,在冰层之下,在基因之中,在每一个细胞的无声证词里,剖开人性最深处的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