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通召开州牧府例会,张济和张绣也被邀请参加。
众人行完主从之礼后。
张济便上前请战道:
“如今,关中李傕和郭汜内战不休,其它西凉将领也各怀心思。末将愿为主公先锋,助主公夺取关中之地!”
王通点了点头,说道:“有张将军相助,夺取关中必会易如反掌。”
但随后,便又看向荀攸,问道:“荀军师意下如何?”
这是递话给荀攸。
因为王通觉得张济脑袋进水了,却又并不想因此而驳了张济的面子。身为主公,即使是自己心中有了想法,但有些话还得让手下的谋士们来说。
“不妥。”
荀攸知道王通的意思,便上前说道:
“确如主公所言,若是以张将军为先锋,自秦直道南下,便可直击长安。现在李傕和郭汜正在内斗,要将他们各个击败夺取关中,确实有很大的机会。
但是,自古以来,兵争为利。
所以,首先要看夺取关中对我们有何好处?属下也曾苦思数日,却未见其利,而先见其害。”
“好一个未见其利,而先见其害。”
王通笑了笑,示意荀攸接着说下去。
荀攸见状,便又接着说道:“其实也很简单,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其一,空有其地,而无百姓。
关中之地,在董卓迁都之前,在籍人口达400多万,而如今的百姓人口已经低于30万。
八百里秦川沃土,已经几乎完全荒芜,成了杂木丛生,野兽出灭,盗匪横行之地。
假如主公治下的百姓众多,在夺取关中之后,倒是可以迁移一些百姓去垦荒屯田。
但是,我们并州这么大的地方,才200多万人口。就连刚刚从匈奴手中收回的朔方郡,都还只放了些从匈奴手中救回的汉人在那里放牧,又哪里有人口迁去关中?
更何况,将人口迁往关中,就还得安排官吏去管理,安排军队去驻守。
军队安排少了,难以守住关中;而安排多了,百姓又养不活驻军。
其二,结果会得不偿失。
李傕和郭汜等人虽然相斗,但终究同属西凉军。如果我们出兵关中,难保他们不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这就是“缓则相攻,急则相救”的道理。
现在,关中的西凉军还有十几万,而我们现在真正能出动的机动兵力,加上张将军的两万人马,也不过五六万人。
西凉军又占据着关中的所有重要城池,纵然我们能攻下关中,也要消耗不少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