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日,在苏的最后一批专家撤走了,曾经那些专家们修建的大院瞬间闲置了下来。
那些院子可是好院子,家家户户都有入户自来水,每一家的房子都在一百四十个平方开外,还都是二层小洋楼,都是按照俄式风格来的,还带有小院子。
如今一下子空出来五百多户,一些没有分到房子的干部们又开始打房子的主意了,纷纷开始向工业部申请分房。
这可把上面的领导给气够呛,一有点儿好处就冲上来,鼻子比狗都灵敏。
无奈之下只好分出去一部分,还剩下一部分均匀的分配到了下面的各个厂子里,把这些房子分给一些对厂子里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工人。
首钢分到了二十个住房名额,被关系户领导们拿走了十五个,剩下的五个名额,许致远许厂长点名要分给下面的几位工人,
他心里已经有分房子的人选了,现在这些人正在大车间里加班加点的进行改造,努力完成任务呢。
首钢大车间。
易中海正在检查图纸,监督下面的人对机器进行升级改造,为了配合易中海把零件生产出来,许致远和卫东青也是拼了。
他们当即把大车间的任务全都转移到了普通车间,只给易中海留下了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易中海当即表态,请领导放心。
然后,首钢大车间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改造任务进行了大半个月,如今也要进行收尾工作了。
正常情况下,生产一套新型机床需要时间,电机需要更新,刀刃需要经过精心选取,电压,精度,材料等等,都要经过精准的计算才行。
从零到一,确实是需要一些时间,可能是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是五年,十年。
可这和易中海有什么关系,上面那些东西系统都给了,他只需要生产出来,在拼装一下就行了。
电力方面,国内顶尖的电工团队在,加工方面,国内最强的钢铁厂在这里,资金方面,国家级重点单位,物力方面,新材料先可首钢供应,
用李云龙的话说:八辈子都没打过这种富裕仗。
组装一个车间的机器,用时大半个月,也算是进展比较快的了。
看着最后一台机器组装完毕,易中海满意的点了点头。
“老廖,通电试试,看看这刀头切割的效果怎么样!”
“得嘞!”
廖化峰立即清退了机器旁的工人,一旁的电工给机器通上电后,机器上的刀头开始转了起来。
廖化峰打量一眼后,惊呼道:“呦呵,好家伙,这新机器刀头的转速明显比旧机器快了不少!”
说着,他放上一个铁块,开始缓缓操作。
刀头接触到铁块的一刹那,像是切豆腐一样吧铁块切割成了两半儿,一点儿阻力都没收到。
“我焯,这机器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