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下巴微扬,眼中流露出几分骄傲。
火器最早出现于宋代,后来被金人模仿,造出了“飞 **”。
南宋将其改良为“突 **”,不过此时的 ** 射程极短,主要喷射火焰和铁砂,非常不稳。
到了元代,天下出现了单眼铳与三眼铳。
这时的火铳已与以往大不相同,装填物从铁砂变为 ** 和弹丸,点燃方式也改为火绳或燃香,尾部还装有木棍便于握持。当弹丸射尽后,这沉重的三眼铳还能当作钝器使用。
太祖皇帝在见识到火器的巨 ** 后,对其极为重视。
如今的大国,兵器由专设的工坊与兵械司管理,且实行统一规格的制作工艺。
部分武器表面刻有铸造日期、制造地、重量、工匠姓名以及适用场合的文字标记,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管理规范。
洪武十三年,某君曾颁布命令:每百名士兵配备十杆枪械、二十副盾牌、三十套弓箭以及四十支长矛。
这一切都表明那个时代对枪械的高度重视。
赵元颔首。
他当然识得这是枪械。
他接过查看,瞄了一眼引线后归还,并询问道:“此物可击多远?威力几何?”
李修皱眉。
他对赵元为何关注这些感到疑惑。
但李修并未阻止,示意被问话的士兵退下。
那士兵略显紧张,望向赵元手中的器械说道:“回禀大人,此枪重六斤,需药三钱,铅子二钱,射程约十步至两百步,然而真正有效的距离仅四十步之内。”
“然其发射时声响巨大,烟雾弥漫,即便超出四十步,仍能震慑敌人。”
赵元注视着士兵,继续追问:“也就是说有效范围只有四十步,那么四十步内的准确性如何?是否能够一击必杀?装填是否便捷?耗时多久?使用中是否存在 ** 或操作不便的问题?”
赵元一口气问了许多。
士兵面色微变,偷瞄了一眼李修,显得有些胆怯。
李修眯起眼睛,狐疑地打量着赵元,主动问道:“你为何要问这些?”
“枪械比你想的复杂得多,种类也多于你的想象。”
“用于个人携带的是手铳,而守城或战船常用的是碗口铳、盏口铳以及多管铳等。不过这类器械关乎生死,确实存在装填繁琐、精度不佳的缺陷,但在战场足够实用。”
“最重要的是它能让敌方战马受惊!”
“草原人精于骑射,一旦战马受惊,他们便难以对我们大军形成致命冲击。”
李煜一手控缰,豪情满怀。
他心中对火器颇为重视,私下里也在不断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