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我们立刻联系池州和田峰。电话拨通的那一刻,仿佛连通了希望的桥梁。我们把古籍里的记载仔仔细细整理出来,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不敢放过。然后,和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比对。这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就像要把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拼图完美拼接在一起,既要对术数理论有深入骨髓的理解,又得精通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陀螺,日夜颠倒,几乎忘了时间的存在。阿宇和黄东东在古籍和电脑间来回切换,就像在古老与现代之间穿梭的使者。他们努力把古老术数知识转化成现代科学能理解的语言,每一个术语的翻译、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要反复琢磨,生怕有一丝差错。
池州和田峰则专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面对海量复杂的数据,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捞针,他们要从这些数据里寻找和术数理论契合的点,每一个数据的波动、每一个趋势的变化,都可能是解开谜题的关键。
哥哥的队员钟文在试点地区忙得脚不沾地。那里就像一个灾害后的战场,一片狼藉。钟文和队员们收集地震后的各种数据,山脉变化、地质结构改变、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现状等等。
他们穿梭在废墟之间,测量着山脉的新走势,分析着地质结构的变化,观察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每一个数据都来之不易,都是他们辛苦奔波的成果。这些数据源源不断地发给我们,像一条条珍贵的线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关键参考。
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每一次失败都像一盆冷水,浇灭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火,但又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让我们重新燃起斗志。好在,我们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果。新的预警模型框架慢慢成型,它就像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虽然还很稚嫩,但充满了无限可能。
它把术数里的山脉能量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精度数据结合起来,能更全面地分析和预测自然灾害。看着这个初步成型的模型,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就像看到了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终于发出了第一片嫩绿的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