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说完,目光充满期待地看了一下他的四伯父刘綎煜,刘綎煜微微点头,满脸赞同刘墉的说法。刘墉又看向在座众人,众人面面相觑,短暂的沉默后,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刘墉扫视一圈之后,见没人反对,就同四伯父刘綎煜及几个有学问的长辈整理桌面上的地契及房契。他们仔细地翻阅着,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不时低声交流几句。
经过日后几天的忙碌,终于分清了各自的房产及田产。
这天,刘墉把我叫到跟前,温和地说:“刘安呐,昨儿个,我请四伯父给你写了一张房契和地契。并且找了中人作证。遵照父亲的意思,这是分给你的一份!请你收下吧!”
我接过地契及房契,仔细端详,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一套小院和百亩良田在我的名下。
我看到后,激动得连忙起身,深深作揖谢道:“多谢三哥,多谢父亲大人。您和父亲大人的大恩大德,刘安没齿难忘。”
刘墉摆摆手,微笑着说道:“老弟呀,你把儿子都能送给我,难道这点房产和田产还比不了一个刘希鹏?快快请起,不必多礼,这是应当应份的。况且,这也是父亲的意思。”
我再三推辞不过,也就欣然收下了。
家是分了,可是许多家丁和佃户的问题随之而来。
佃户还算好办点,他们大多可以跟着土地走。原来他们种的哪块地划分给了谁,就继续帮着谁种那块地就可以了。虽然年底分的粮食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总归是有活干,能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