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我先低个头?”
老伴儿现在能赚钱,还当了官,不可能先对他妥协。
顿顿吃咸菜的日子,他真的过不下去。
最近在厂里工作都没有力气,长久以往,身子吃不消。
准备许久的十字绣项目落地了,院子里的一众大妈纷纷去领任务,按照幅面大小不同,完成一幅会有一块到五块不等的收入。
做了几次,二大妈估算一下,以她目前的效率,一个月能挣十五块左右,不比厂子里的学徒工资低多少。
兜里有钱,腰杆子就硬,必须让刘海忠低头认错,他们家的天要变一变了。
四合院里除了聋老太太,其他女人都在忙着赚钱,就连贾张氏也加入其中。
还别说,有着几十年纳鞋底子的功底,贾张氏干起来得心应手,效率一点都不慢,质量也很高。
“淮茹啊,还是田家有本事,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能比的。”
贾家,婆媳俩一个在床上,一个在桌子上,一人一副十字绣,一针一线的绣着。
图案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故事,这是田旭用于苏联市场的一个尝试。
秦淮茹认可的点点头。
“听说主意是田旭想出来的,包括这些图案也是他弄的。”
“唉!人家过的才叫日子。”
贾张氏心里明白的很,嫉恨田家她是不敢,羡慕是真羡慕。
“看看人家几个孩子养的,个顶个有出息,咱家棒梗将来能像田家兄弟那么有出息就成。”
“以棒梗的聪明劲儿,肯定差不了,一看就是当官的料。”
听着婆婆夸儿子,秦淮茹再次点头认同,她也觉着棒梗聪明,会有出息。
“棒梗跑哪去了?”
贾张氏抬眼没见着大孙子,张嘴问了一句。
“在院子里玩呢,一会不用喊就回来了,他惦着吃肉,跑不远。”
贾东旭虽然上了墙,贾家的日子却好过了许多。
儿子没了,贾张氏也不作了,秦淮茹和孩子吃上了定量,还有厂里给的抚恤金和补助,如今又有了十字绣,家里宽裕不少。
国内大灾已经露出苗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今年的收成必然会受到影响,市面上暂时还算稳定。
一些有余力的有心人私下里开始偷偷囤积物资,不要小看战乱年代走过来的智慧,华夏人民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生存之道绝对傲视寰宇。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华夏作为唯一一个延续下来的文明古国,就能清楚其中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