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境况下,相比马知节,张咏命上官正领军上阵杀敌,他的表现,就消极得多了。
上官正接到张咏命令后,先是姗姗来到成都,又请张咏召马知节到成都一起来商议共同的军事行动。
马知节接到张咏通知,却对使者道:“贼人攻破邛州,必定乘胜渡江逼迫我军,我们商议后才能集结大部官军出战,官军总数虽然是贼人的几倍,但是等到集结再来追击它,就丧失了作战的好时节,不如趁其困敝加紧攻击,这样必然击破它。请上官将军派军配合围剿就行了。”
马知节于是直接出发,进军邛州。
上官正本来就有不出兵的想法,马知节不参加军事会议,正中上官正下怀!假如相互扯皮,要想迅速扑灭叛乱,显然不可能!好在益州最高统领是张咏。
知益州张咏大宋难得良吏,不但威严,而且极善于做下属的政治思想工作,他激励上官正要为国效力,为祖上争光。上官正未答应,张咏也不斥责惩罚,而是软硬兼施,上官正招架不住,只得从成都出兵,往邛州进发,配合马知节行动。
上官正和马知节合兵,围攻邛州,刘旴不敌,败逃四川新津,官军尾随追击,在新津方井镇停留休息时,和刘旴的起义军遭遇。
官军人多势众,气势如虹,刘旴残兵败将如何抵挡?很快,刘旴的叛军被马知节、上官正杀了个干干净净,一个不留。
官军凯旋还师时,张咏亲自迎接慰劳,大出金帛行赏。
至此刘旴叛乱彻地失败,前后不到一个月。
佐料:张咏号“乖崖”,自认“乖”则违众(违反常规),“崖”不利物(不益万物)。《宋史》记载了他的多则与众不同的典故。
张咏生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