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太子通事舍人苏夔,是尚书右仆射苏威的儿子。
这小子从小就聪明过人,特别懂音乐。
他原本叫伯尼,因为精通乐理出了名,他爹苏威就给他改名叫“夔”
“夔”就是古代的音乐之神。
越国公杨素特别欣赏他,还跟苏威开玩笑说:“我杨素没有儿子,你儿子苏夔倒像没爹管似的。”
这话表面是玩笑,其实暗藏深意。
那时候,苏夔正和国子监博士何妥他们一起研究修订宫廷雅乐。
几个人讨论时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
没办法,只好召集百官来评理。
满朝文武大多势利眼,看苏威位高权重,都不敢驳他儿子的面子,结果十个人里有八九个都支持苏夔。
这把何妥气得够呛,心里暗骂:“老子在朝廷干了四十多年,现在居然被个毛头小子压一头?”
越想越气,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简直无法无天了!”
何妥怒吼道,“这帮马屁精连是非黑白都不分了吗?”
第二天,何妥直接给皇帝递折子弹劾苏威父子,连带着把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这帮人都告了,说他们拉帮结派、任人唯亲。
隋文帝接到奏折皱起眉头,琢磨了半天,最后派自己的四儿子蜀王杨秀去查这个案子。
这杨秀原先封的是越王,后来改封蜀王,办事向来雷厉风行。
朝廷里暗流涌动,苏夔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惹上大麻烦了。
他还沉浸在跟何妥争论音律的面子之争里,哪想得到更大的风波马上就要来了。
等到上柱国虞庆则等人查清案件,证据确凿后,隋文帝大怒,直接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命令他回开封老家待着。
卢恺因为私下接受苏威的请托,推荐王孝逸担任书学博士,也被牵连免职。
薛道衡等人只是被稍微训斥了一下,官职倒是保住了。
于是朝廷任命杨素为右仆射,和高颎一起掌管朝政。
杨素这个人外表风度翩翩,比高颎更有派头,但心胸气量却差得远。
朝中大臣从苏威以下的官员,大多被他欺负轻视,大家都憋着一肚子火却不敢吭声。
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尤其不服气。
“我立下的战功比杨素大多了,宰相的位置本该是我的!”
贺若弼越想越气,每次上朝面见皇帝时,说话也越来越不客气。
有一次朝会上,隋文帝冷着脸问他:“朕任用高颎、杨素为宰相,你曾说他们不过是‘吃白饭的’,这话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