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隋主杨坚有意吞并陈国。
一日,他召来心腹高颎商议对策。
高颎胸有成竹,缓缓说道:“江北气候寒冷,庄稼收成晚。
江南水田却早熟。
若趁他们收割时,假装出兵袭扰,陈国必会调兵防守,荒废农时。”
杨坚点头:“此计甚妙。”
高颎继续道:“待他们集结军队,我军便撤兵。
反复几次,陈人必以为我军虚张声势,不足为惧。”
“然后呢?”
杨坚追问。
“待其松懈,我军突然渡江,直捣建康!”
高颎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彼时他们懈怠,我军士气正盛,必能一举攻破。”
杨坚连连称善。
高颎又补充道:“还有一计。江南房屋多用竹木,粮储不藏地窖。
可暗中派人乘风纵火,烧毁他们的粮草。
没了储备,军心必乱。”
杨坚抚掌大笑:“好!就照此计行事!”
隋军依计骚扰陈国边境。陈国疲于应对,国力渐衰。
后来,陈国接纳了萧岩等降将。
杨坚大怒,对高颎道:“朕为天下父母,岂能因一条长江,坐视江南百姓受苦?”
高颎深知时机已到,拱手道:“陛下,灭陈之日,便在眼前!”
杨坚目光一凛:“好,立刻准备,择日发兵!”
隋主一声令下,江边顿时热闹起来。
工匠们叮叮当当造着战船,木屑飞扬。
这架势,明眼人都知道要打仗了。
“陛下,这么大的动静,怕是会打草惊蛇。”
有大臣小心翼翼地劝道。
隋主把手中的船桨往江心一抛,溅起好大一片水花。
“怕什么?”
他眯眼看着东流的江水,“我这是替天行道,正大光明!”
那桨随波逐流,转眼就漂远了。
看着目瞪口呆的群臣,隋主摆摆手:“要是陈朝知道害怕,主动认错,我反倒省事了。”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倒像是真要当个仁义之师。
此时的陈朝皇宫里,丝竹声日夜不断。
陈叔宝搂着张丽华,醉眼朦胧地问:“爱妃,朕今日这诗作得如何?”
“陛下文采风流,连李杜都要自愧不如呢!”
张丽华娇笑着往他嘴里塞了颗葡萄。
中书舍人傅縡实在看不过眼,硬着头皮劝谏:“皇上!
隋军正在江对岸......”
“扫兴!”
陈叔宝摔了酒杯,“拖出去斩了!”
转头又对江总说:“还是爱卿会说话,来,接着喝!”
到了至德五年元旦,宫人慌慌张张跑来报喜:“皇上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