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在秋季绽放的命运。当白昼渐短,黑夜变长,日照时间缩短到一定程度,菊花便如同收到了大自然的神秘指令,开始孕育花芽,准备绽放。在生长过程中,菊花对光照的需求较为特殊,既需要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以积累养分,又不能长时间处于强烈的直射光下,否则易灼伤叶片。因此,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中,菊花往往能生长得更为茁壮。
菊花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中扎根生长。然而,它最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里。肥沃的土壤为菊花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使其植株健壮,花朵硕大;疏松的土质有利于根系的伸展与呼吸,保证根系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良好的排水性则至关重要,若土壤积水,菊花的根系极易腐烂,影响植株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在温度方面,菊花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当秋霜初降,许多花卉已在寒风中凋零,菊花却能傲然挺立,绽放出绚烂的花朵。一般来说,菊花在 10℃左右便能生长,其适宜生长温度在 18 - 21℃之间。在冬季,菊花地上部分虽然会枯萎,但地下宿根却能在土壤中安然越冬,待来年春风拂过,又会萌发出新的枝叶,开启新的生命旅程。这种霜寒不惧的坚韧品质,正是菊花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三、菊之繁衍:生命传承的奇妙旅程
菊花的繁衍方式丰富多样,每一种方式都蕴含着生命传承的奇妙密码。
种子繁殖是菊花繁衍的基础方式。在菊花花期结束后,花朵凋谢,逐渐结出细小的种子。这些种子虽小,却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在适宜的季节,将菊花种子撒播在疏松的土壤中,轻轻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大约一周左右,种子便会破土而出,萌发出嫩绿的新芽。不过,种子繁殖的菊花,其性状可能会发生变异,难以完全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因此,在培育观赏价值较高的菊花品种时,种子繁殖相对较少使用。
扦插繁殖是菊花繁殖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选取健康的菊花枝条,长度约为 8 - 10 厘米,将其下部的叶片去除,保留顶部 2 - 3 片叶子。然后,将枝条插入湿润的扦插基质中,如蛭石、珍珠岩或疏松的营养土。扦插后,保持环境的温暖与湿润,避免阳光直射,大约 2 - 3 周,枝条便能生根发芽。扦插繁殖的菊花,能够快速生长,且能很好地保持母本的性状,因此,无论是在花卉生产中,还是在家庭园艺栽培里,扦插繁殖都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