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的三个皇后真没什么好深扒的,前两个在史书里几乎没什么笔墨记载,第一个潜邸追封的皇后早早的就没了,第二个废后更像是犯了什么大事,就这么猝然病逝了,史书也模模糊糊。
只有昌和帝的生母孝慈宪皇后记录最多,但按照时间线推就能知道,吕佳氏的地位提升,就是因为生了昌和帝和敬华公主。
15L
那肯定的,又抬旗又伴读又给娘家封官又娶公主的,满满都是雍正给儿子作势的证明。
16L
悄悄问一句,对大橘和橘宝感兴趣但了解不多,博物馆里还有没有别的展品或者史料能了解一下的。
17L
这有一双新鲜的眼睛,抓住他让他看完之后写观后感!
18L
楼上的姐妹咱俩换换,我已经去过好几次都要背下来了,想体验第一次去看时候的新鲜感。
19L
正经回复一下,有并且有不少。
展馆里有一部分的奏折朱批展出,你可以看一般情况下大臣给雍正上奏折,不管是正事还是问安,都要在其中提上几句太子,要不是胤禛授意上行下效,放在小心眼的皇上那太子都不知道没了多少次了。
20L
接上楼,根据能查得到的史料确实是这样,在一些重要节点上(封瑞亲王,立太子,大婚),都能找到不少的百官上贺奏折,甚至昌和帝大婚的时候正好是雍正病重,担心自己耽误了儿子的大事,史书上明确记载了他命令百官必须给太子奏贺表。
另外野史里还有一种说法,说上书夸赞太子的笔墨越多文采越好态度越真,就得皇上的朱批越多,甚至还有人依靠着捧人的文采升了官,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我感觉确实是胤禛能干得出来的事情。
21L
我滴妈,担心自己重病大臣们不敢祝贺太子的喜事,所以亲口命令众人必须祝贺,还得祝贺的有文采,这是什么人间真情,这一口我先磕为敬。
22L
是啊,胤禛这个不折不扣的儿子控,光看那个最出名的“雍正携子行乐图”就能看出来了,没时间带儿子出去玩,就让人想象着画出来,从弘昭一岁到十六岁一年一幅,一幅画一个身份,堪称大清cosplay第一人。
23L
哇,那这么听下来昌和帝好幸运啊,这样的爹在身边护着,自己又是个有能力的,那岂不是直接爽到飞起!
24L
是也不是,不是有句“土话”吗,得到的越圆满,失去的才越痛彻,你看弘昭之前十六年被这么偏爱着,可他却是整个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在位时从未正式办过寿宴的皇帝。
十六岁之后的下一次寿宴就是五十岁退位之后,永瑞主张给办的了。
25L
我渐渐学会把生日过成一个平常无比的日子,可曾几何时,我也无比期待着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