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大唐凌烟志 > 第153章 李纲辞官,彰显“士者如琴”

第153章 李纲辞官,彰显“士者如琴”(1 / 2)

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年逾古稀的唐朝礼部尚书李纲向朝廷上表请辞,请求致仕还乡。此前四个月,这位七十四岁的老臣刚被唐高祖李渊委以重任,任命为太子詹事辅佐储君李建成。

李纲作为隋唐之际着名儒臣,其仕途横跨北周、隋、唐三朝,以刚正敢言闻名朝野。他在隋朝任太子洗马期间,因直谏太子杨勇整肃骄纵之风,遭权臣杨素、苏威构陷而罢官,退隐鄠县十余载。

唐朝立国后,李渊钦慕其清誉,于武德二年(619年)六月封任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保之职,命其辅佐太子李建成;至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更令其以太子少师身份教导太子李承乾,成为隋唐两朝三位储君的帝师。

在太子教育中,李纲秉持"以经史立根本"的理念,每日于东宫崇文馆授《春秋》《礼记》等典籍,尤重阐释"君君臣臣"的礼法秩序与"民为邦本"的治国之道。据《旧唐书》记载,他常引汉高祖纳谏、光武帝勤政等史例,结合隋亡教训,告诫太子"奢靡者失国,纳谏者昌明"。

唐初,高祖李渊沿袭隋制实行太子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制度,作为太子少保的李纲每日辰时经筵讲学、午间策论问答、申时政事模拟形成定制,李纲更创新采用"侍读制",要求太子将《尚书》《汉书》治国理政篇章抄录成册,逐条批注呈交御览。

唐高祖对此套教育体系极为重视,特诏令东宫属官"詹事府"每月朔望考核太子课业,并将李纲编订的《储君箴规》作为制度范本。贞观年间李世民延续此制,甚至在李纲八十岁致仕时仍保留其"太子少师"虚衔,以示尊崇。这种将儒学经义与实务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深刻影响了唐代储君培养体系,成为后来《贞观政要》编纂的重要思想来源。

太子李建成初掌东宫时,对这位三朝老臣颇为敬重,《旧唐书》记载"太子每见纲论事,辄正容敛衽",甚至"亲奉经书问义",俨然尊师之礼。

但是,随着秦王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接连平定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主要割据势力的胜利战果,其军功日益显赫,朝野威望日隆,东宫与秦王府之间的矛盾也随之不断激化。这场权力之争很快从单纯的储位争夺,演变为涉及军政各方、牵动整个帝国格局的全面对抗。

最新小说: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乒乒乓乓天下无双:流星与烟火 海贼王:开局天龙人跪下喊爸爸 无机杀手:微末凡尘,战至无神 梅超风传奇 打了7年NBA,才进国家队 萌学园之乌拉拉的大狗狗男友 全兽出击枫亭觉 综影视之兰陵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