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王薄投降唐朝后,于公元619年四月被任命为齐州总管。当时唐朝初建,天下局势尚未完全稳定,各地旧有势力、起义军残余以及隋朝旧官僚等各方力量交织。王薄凭借自身威望和军事才能,稳定齐州地区的局势,使当地百姓能够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生活和生产,避免了因局势动荡而遭受更多的战乱之苦。
唐初的济州位于现今的聊城市。具体来说,唐代济州治所在卢县,即南北朝和隋代的济北郡治碻磝城,位于今聊城市高垣墙村,地处东昌府区、茌平区、东阿县三县区交界。唐代济州辖卢县、长清、平阴、东阿、阳谷五县,除长清、平阴属于现今的济南市(平阴包含了现今的肥城部分辖域),其他范围均属于现今的聊城市辖区。
济州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更。天宝元年(742年),济州改为济阳郡,天宝十三年(754年)济州城被黄河洪水冲毁,济州建制被撤销,所辖的长清划归齐州,卢县、平阴、东阿、阳谷划归郓州。
济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濒黄河,南临济水,经常遭受洪水涝灾侵袭。济州城处于黄河南岸,原来叫碻磝城,得名于南北朝时期名列河南四镇之一的黄河重要渡口碻磝津。
伏德担任济州总管时,整合当地各种力量,包括收编一些起义军队伍或安抚隋朝旧有地方势力,使其不再相互攻伐,从而为当地百姓创造相对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
唐初的青州,即现今的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背景。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青州复改为青州,并升格为青州总管府,统辖青、潍、登、牟、莒、密、莱、乘八州,形成覆盖今山东半岛中北部的军政联合体。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裁撤莱、潍等四州后,辖区调整为青、密、沂、登、齐、淄、莱七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称青州都督府,治所仍驻东阳城,统管七州诸军事,成为唐廷控制山东的核心枢纽。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全国推行“改州为郡”,青州再度易名北海郡,但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即恢复青州旧称。
唐初的青州位于今山东半岛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泰山以东至渤海的广大区域,是历代军事重镇。而且青州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着名的龙兴寺遗址出土了大量佛教造像,被称为“青州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