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豪强虽知李元吉品行不端,但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表态支持。他们开始在并州各地游说,声称李元吉虽被罢官,但心系百姓,是并州安定的唯一保障。
然而,李元吉还是觉得仅靠地方豪强的支持并不足以形成强大的民意压力,不足以引起其父皇李渊的注意。于是,他派亲信在并州各地散布消息,声称自己虽然被罢官,但依然心系并州百姓,愿意继续为并州的安定和发展出力。同时,他还暗示,若朝廷派来新的总管,可能会对并州百姓不利,甚至加重赋税、严刑峻法。这些煽动性的言论很快在民间传播开来。一些百姓因曾受过李元吉的小恩小惠,对他心存感激;另一些百姓则因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开始对李元吉的复职抱有期待。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齐王虽有过错,但毕竟是我们并州的总管,若换了外人,谁知道会怎样?”
在地方豪强的协助下,李元吉的亲信暗中组织了一批并州父老乡亲,前往长安向朝廷请愿。这些父老乡亲中,既有真正对李元吉心存感激的百姓,也有被利益驱使的地方豪强代表。他们被安排分批前往长安,以显示“民意”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临行前,李元吉的亲信代他接见了这些父老乡亲,故作诚恳地说道:“齐王虽有过失,但一心为并州百姓谋福祉。若朝廷派来新的总管,恐怕并州再无安宁之日。望诸位父老乡亲为齐王请命,保并州一方平安。”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表示愿意为齐王奔走。
李元吉并未将全部希望寄托在百姓请愿上。他还通过自己的皇室身份,向朝廷中的一些官员和宗室成员施压。他派密使前往长安,暗中联络了一些与自己交好的官员,暗示道:“若本王不能复职,并州恐生变乱,届时朝廷威信受损,诸位也难以独善其身。”
这些官员虽知李元吉品行不端,但碍于他的皇室身份,不得不慎重对待。他们开始在朝中为李元吉说话,声称并州百姓对李元吉深有感情,若强行罢免,恐引发地方动荡。
唐高祖李渊在得知并州父老乡亲的请愿后,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太了解自己四儿子李元吉顽劣的秉性,不宜继续担任要职;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若强行罢免李元吉,可能会引发并州的地方动荡,甚至影响朝廷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