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油菜花不仅以其壮观的梯田景观吸引游客,还因其与徽派建筑的完美结合而着称。每年的赏花季节,油菜花与古村落、晒秋文化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春日氛围。临近三月,广大读者朋友们可以规划婺源油菜花之旅,享受这片金色的花海带来的视觉盛宴。
镇守信州的庐江王李瑗是李虎的曾孙,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瑗的爷爷是李蔚,而李蔚是李昞(李渊的父亲)的弟弟。因此,李瑗和李渊是堂兄弟的关系。李瑗初封黄台公,唐朝建立后,历任刑部侍郎、信州总管、山南东道行台右仆射,最终晋升为庐江王。
奏敕是唐代臣民上报的奏事文书与皇帝颁下的命令文书的统称,居于唐代文书体系的核心地位。它们是朝廷日常政务信息往来的主要载体,紧密关系着王朝的统治。
皇帝颁布的奏敕,由中书省负责起草进画,由中书舍人(唐后期为知制诰者及翰林学士)起草书后,进与皇帝画日。
由门下省复核,覆奏说期注制可而施行,侍中、侍郎、给事中依次审署,然后覆奏皇帝请施行。皇帝在诏书上画“可”,门下省将御画可的诏书留为案,更写一通,由侍中注制可,侍中、待郎、给事中依次署名,然后加盖门下省之印,送尚书省。尚书省接到门下省送来的制书,由都事接受,注明收受日期,并署名,然后由左右司郎中按制书内容分别付与尚书省六部二十四曹。
唐代皇帝也通过发布奏敕来传达政令,对地方官员进行任命、罢免和调动等。奏敕作为唐代官府文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皇帝的权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唐代奏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政治制度、社会状况以及皇帝与臣子之间的互动等方面的信息。
李瑗此时呈报给朝廷奏敕中称:占据淮安郡的割据势力首领杨士林派遣使者到他那里请求投降唐朝,并将其占据的汉东四郡并入唐朝版图。
隋唐时期的淮安即今江苏省淮安市,隋朝初设淮安郡,下辖今江苏淮安、盐城部分区域,郡治初设于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核心区域)。后郡制调整,山阳县改属江都郡。唐代废郡设州,山阳县改属楚州(治所即今淮安市淮安区)。楚州因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成为南北漕运核心节点,江南物资经此北运长安、洛阳,史称“南北襟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