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607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让突厥首领启民可汗像臣服于已故的父皇杨坚一样臣服于自己,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就曾北巡过一次。
当时的启民可汗在妻子的感化下,也考虑到稳定发展突厥的实力,便主动上贡并请求改换衣冠,以示对隋朝的尊敬。
突厥军队历经八年韬光养晦、潜心练兵,战斗力已经不容小觑,而且启民可汗于公元609年已经去世,其子始毕可汗继位后,东突厥与隋朝的关系逐渐恶化,这位可汗早就已经对摇摇欲坠的隋朝虎视眈眈,时常扰乱边境,不断扩大领地。始毕可汗也没有想到,已经后院起火的隋炀帝在这个时候会决定北巡,这位大哥不是要来自投罗网吗?
公元615年八月,隋炀帝杨广车驾到达雁门关(今山西代县)时,突厥军队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计划偷袭隋炀帝的车驾。
义成公主得知此事后,事先派使者通知了隋炀帝杨广这一变故。隋炀帝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驾车进入雁门城,命令齐王杨暕(杨广次子)率领后军驻守崞县(今山西原平市崞阳镇)以保卫后方。突厥军队迅速包围了雁门郡。没多久,雁门关四十一座城池中的三十九座已被突厥军队攻占,仅剩雁门和崞县未被攻下。
隋军上下陷入恐慌,纷纷拆毁民房以作为守城的工具。当时雁门郡守军有十五万人,粮食仅够支撑二十天。突厥军队的攻势十分猛烈,箭矢甚至射到了隋炀帝面前,使得他极为恐惧,面对眼前的生死存亡和失望,在抱着七岁的赵王杨杲哭泣时,眼眶都哭肿了。杨杲是隋炀帝杨广的庶子,生于607年,卒于618年,年仅11岁,至于其死因,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提到。
危难时刻,裴矩与虞世基一同面见隋炀帝,提出了转变战局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