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那些史官的眼里立刻被认定是金龙血脉的正统与强悍,是大周中兴的强烈预兆。
因逃难慌乱成一锅粥的文武百官也罕见的统一意见,李希是实打实的奉天承运的真龙,之前对他的一些说词、微言都是纯纯的污蔑,是大逆不道,愿大周国传承永昌。
立刻就有无数马屁文章飞出来吹捧小皇子的诞生,大赞李希生龙活虎,龙骧虎步,威严自生,百官敬畏,万民景仰……
一时间宫廷内外,马屁如潮,仿佛大周已经降伏四海,歌舞升平。
三山真人头大如斗,冲着段经飞暗竖大拇指,他生怕在卫阳城待下去会抬手杀人,逃也似的跑了。
但不管文武百官如何龌龊,李希又怎样小人,都暂时不敢对手握兵权的李默鱼下手。
李默鱼也压根不在乎这些,她只在意何时收复大周国的失地,将胡人彻底赶出去,所以欣然挂帅。
第一件事便是要收复凉州,此举是众望所归,但郑九反对。
因为时机不成熟。
胡人中路军的实力其实最为强悍,集合了浩瀚国最凶蛮的三大部族的精锐,在凉州一带的陈兵超过十万人,盲目收复凉州,不是明智之举。
郑九建议在固守银州城的基础上派遣一支精锐,彻底剿灭盘踞在浪荡山以西的胡人南路军溃军。
这支倒霉的南路军尚存兵力三万人,在浩瀚国三路大军中是混的最惨的,恰逢冬季,被赶到了大周国贫穷偏僻的山窝子里,粮草难以为继,靠劫掠、扫荡附近的郡县村落维持。
可郑九知道,一旦挨过冬季,南路军肯定会大举增兵,势必卷土重来,到那个时候,万一没能拿下凉州,银州守军还要面对胡人南路军更为凶残的反扑。
郑九的建议相当有见地,但是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
大家的理由也很充分,其一,大冬天的西进,不利于行军,不利于粮草筹措,其二,路途遥远,战力消磨严重,得不偿失,从银州到浪荡山少说八百里,远足劳顿不利于战事。
其三,凉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虽处在新都卫阳城西北五百里外,但沿途只有两处险关,对卫阳的压力巨大,银州守军应该优先考虑为国分忧。
其四,从银州北上至凉州,不过三百里,不但距离近,好走,一旦进入甘凉道,便可让大军快速推进。
对于郑九的反对,李默鱼还是相当意外的,她想找郑九私下里谈谈,但连找三次都未能得见,就连成天跟着郑九转圈的王九儿都搞不清楚郑九在忙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