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高台上的太后轻咳一声,众人立刻安静下来。
太后看了萧承煜一眼,声音威严:";林尚书言之有理。本宫也曾多次提醒陛下,农政虽重要,但礼法更是国之根本。苏氏所行之事,虽有成效,却也多有不妥之处。";
说着,她目光转向苏锦绣:";苏爱卿,对此有何解释?";
萧承煜坐直了身子,似乎想要说什么,却被太后一个眼神制止。他深吸一口气,转而道:";既然众爱卿对农政改革有疑,今日正好借这朝堂之上,好好议一议。苏爱卿,你且说说。";
苏锦绣缓步上前,向萧承煜和太后行了一礼:";臣女谢陛下,谢太后娘娘。对于礼部尚书提出的疑问,臣女愿一一解答。";
";首先,农学院招收女子入学,并非是为了违反男女授受不亲之礼,而是因农事本就男女皆参与。古有女红,今有农耕,女子若能掌握更多农业知识,不仅能提高产量,更能在家中授业子女,使农技代代相传。";
她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清晰:";至于农妇下地耕作,这本就是千百年来的常态。我大衍百姓,男耕女织,女子在农事中的角色从未缺席。臣女所推行的,不过是让这种劳作更有效率,更为科学罢了。";
";至于改革农具,废弃旧法一说,更是无稽之谈。";苏锦绣露出一丝浅笑,";改良农具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提高耕作效率。我们的祖先也是不断改进农具、改良耕作方法,才有了今日之成就。若说改良农具是废弃祖制,那么我们今日用的犁耙锄镰,又何尝不是对石器时代工具的';废弃';呢?";
这番话说得在理,殿内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大臣开始点头,就连几位保守派也露出思索之色。
林诚却不依不饶:";苏爱卿巧舌如簧,却无法掩盖事实。你那农学院中,男女混杂,如何保证礼法不失?更何况,听闻你私自与商贾勾结,以次充好,中饱私囊,此事又作何解释?";
殿内哗然,众人纷纷看向苏锦绣,想看她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指控。
苏锦绣却不慌不忙,微微一笑:";林尚书此言从何而来?臣女所推广的农具,皆经过严格检验,价格也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低三成。若说臣女借机牟利,恐怕是有人故意造谣生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