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和女真骑兵,最大的区别,是女真骑兵骑射只是一方面,他们最厉害的,是近身厮杀,撕裂骑兵战阵,分割战场,然后围剿。
而蒙古骑兵,还保留着他们上古时代的战术,即若是敌人防御坚实,则不与敌人硬碰硬,降低马速去近身厮杀。
而是保持马速,和敌人拉开距离,利用手长的弓箭打击优势,一直射箭杀伤敌军,让敌军近不了身,想拼命都没处拼。
其所用战术,用现代化的术语来说,就是放风筝,射手打近战,你退我就追,你进我就退,始终保持我能射到你,你摸不到我的距离,持续杀伤。
然而,这种十三、十四世纪横扫全球的游骑抛射战术,早就随着火炮的问世,逐渐不再占据优势,原因无他,大炮比你射的远。
你拉开距离,我就用大炮轰你,你近身,我就还是老一套,重盾加长枪,降低马速,然后拿长矛戳你。
所以,随着火器的普及,曾经遍布欧亚的各个蒙古汗国,基本都开始缩水,有些甚至灭亡。
而清军之所以厉害,则是清军远近皆修,骑射能力不差,一旦近战,也可下马步战,近身厮杀,更何况,清军后期,也已经具备大规模火炮火器技术。
所以,在这种远近皆修的清军面前,有机动性的蒙古骑兵不如清军能战,失去机动性的优势后,加上清军的火器,所以,在黄台吉时期,便能轻松收拾整个漠南蒙古。
而没有机动性的明军,又被清军拉平火器和近战优势,占据机动性优势的清军,对明军来说,就比较难搞了,所以,黄台吉后期,对战明军,多能取胜。
清军,算是集齐了各方优势,将蒙古的骑兵机动优势,和明军的近战火器优势相结合,所以,才能完虐蒙古军和明军。
当然,这一切,都得是黄台吉时期,三顺王的叛国,给清军送去了火器的巨大优势,这才开始碾压蒙古军和明军。
你有的,别人也有,你没有的,别人还有,这就没法打了。
书归正传,见明军防御极为坚韧,蒙古骑兵的老传统老基因突然发力,选择了他们最为擅长的游骑抛射,而不是近身厮杀。
如是,一下子就扎进了明军的强项当中,等一圈略过,左右两千蒙古骑兵互换位置,调转马头一看,好家伙,除了右军环绕方阵的时候,冲杀了不少刚刚从山口涌出的明军后续军队。
先前的近两万明军四方方阵,基本没什么一眼望去能看到的大面积损失,反倒是自己这边,一趟冲锋环绕游骑下来,死伤数百骑。
左右两军加在一起的话,这一趟,他们就折了一千多人马。
看着还在如蚂蚁一般从山口喷涌而出的明军,眼见山口又已经涌出上万人,蒙古骑兵的首领也有些茫然。
这可怎么办?和己方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啊,没完成分割围剿,也没完成堵住山口的任务,反而死伤惨重。
更没想到的是,明军竟然没有后撤,而是反其道而行,更加疯狂的开始往外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