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平日里对他还算客气的商人,一听到他是要做水利革新,都纷纷摇头,甚至有人直接关上了店门。
杨启隐约听见几位商人交谈,提起张地主警告过他们,谁敢借钱给杨启,就是与他为敌。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就像乌云压顶,让工作室的灯光也显得暗淡。
他翻看着自己的钱袋,里面零零碎碎地堆着一些铜板,这些都是他和郭婉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离他所需要的资金还差得远。
他不禁感到一阵无力,自己空有现代知识,却被金钱和顽固的观念束缚。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肩膀也垮了下来,像是一颗被抽走了枝干的树苗。
他抬头望向窗外,月色凄凉,寒风从破旧的窗户缝隙中钻进来,吹得烛火摇曳不定。
郭婉静静地走到杨启身边,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怒发冲冠,她轻柔地握住他的手,她的手心温热,仿佛一股暖流注入杨启冰冷的心房。
“别灰心,”郭婉的声音柔和,如春风拂过,“我们还有机会。”
“什么机会?”杨启看着郭婉,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
“孙老农,”郭婉眼神坚定,“他虽然反对你的计划,但他毕竟是个老农,在农户中颇有威望。如果我们能说服他,也许能改变局面。”
杨启郭婉的冷静和理智,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好,我们这就去找孙老农。”杨启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希望,他拉起郭婉的手,两人相视一笑,仿佛看到了破晓的曙光。
他们走出工作室,月光皎洁,夜风裹挟着一丝泥土的清香。
郭婉抬头望向夜空,清澈的眸子映着点点星光,她突然停下了脚步,看向远方孙老农居住的方向,目光如炬,“走吧,先去看看他家的情况……”
杨启和郭婉来到孙老农家简陋的茅草屋前,轻轻叩响了木门。
“吱呀”一声,门开了,孙老农佝偻着身子出现在门口,昏暗的油灯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郭婉走上前,语气诚恳:“孙老伯,我们知道您对杨公子的水利革新计划还有疑虑,我们这次来,是想更详细地跟您解释……”
郭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孙老农熟悉的农耕经验,将水利革新的原理和好处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