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窗口,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送银队伍,嘴角的那抹冷笑愈发深刻。
蔡华想用无人可用这个问题将她困死,她却用雷霆手段和利益捆绑,直接从民间汲取了巨大的力量。
这些银子,不仅彻底解决了赏银的来源,更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的抽在了龟缩不出、看她笑话的镇军脸上!
你们不是不出力吗?
你们不是想要钱吗?
你看,建安的百姓和商贾,有钱的出钱,将来还会有人出力!
你们这支朝廷供养的正规军,还有什么脸面存在?
她几乎能想象到,此刻镇军大营里的蔡华,脸色该有多么难看。
镇军的军心,恐怕已经动摇得不成样子了吧。
“将军,各家捐银总计已超过两万两了!”
陈勇到李十月跟前汇报,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撼。
他从未想过,钱还能这样来。
“很好。”
李十月转过身,“银子有了,下一步,就该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些了。
让咱们的‘眼睛’和‘耳朵’都动起来,把倭寇的消息,全都散播出去!
咱们营里那五百新兵,窝了这么久,也该见见血了。”
李十月想过,如果在“杀寇令”的十天后,就还是没有人提着倭寇的头来换钱,那么,她就要安排那五百新兵伪装成渔民去沿海的渔村钓鱼执法了。
以战养兵,倒也是一个好法子。
不过,此法肉眼可见的,必定会有大伤亡,李十月着实是心疼她手里的这些兵啊。
可没等到李十月安排这一手,“杀寇令”下发的第九天,清晨,值了一夜的王三郎,他刚和同僚换了班,打算去武侯铺里头吃自己个儿的那个鸡子的时候,就看到了远处官道上有几个人挑着渔获筐子一步步往城门这儿来。
能引起王三郎的注意,主要是随着风飘来了一股子令人作呕的腥臭味儿中夹杂着血腥味儿的缘故。
自幼出生长在海边的王三郎他当然对渔民担着渔获进城贩卖这事儿不奇怪,他也闻惯了海货的腥味儿了;
但是,这股味道之中夹杂的血腥味儿,并不是鱼血的味道,而是——人血!
王三郎他虽然没上过战场,但守城门多年,也曾经跟着上官去抓捕过盗匪来的,这人血的特殊味道,只要闻过一次,就再不会忘了!
再说了,自从去年李十月来了建安城,她入了城的第二天就在府衙门口搭了高台砍了黄万昌一家子三十几口,当时,府衙门口那一整条街的血腥味儿直到月余才算是散得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