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小颂攥紧了药箱带子,不知该如何接话。
她总不能说,这是以前学的医术吧?
“明天有个阑尾炎手术,你来当二助。”刘医生一锤定音。
“好。”
*
第二天一早,姬小颂刚进卫生所,就发现气氛不对。
护士小王神秘兮兮地拉住她:“姬大夫,你出名了!”
原来,李大柱天没亮就挑着一担红薯来卫生所,逢人就说昨晚的“神医小媳妇”。
更夸张的是,他还在镇上的供销社门口宣传,说姬大夫一搭脉就知道孕妇胎位不正。
“我没有......”姬小颂急得直摆手,“我就是帮忙按了个穴位......”
王所长背着手走过来,脸上难得带着笑:“小姬,今天门诊你坐诊。”
“我?”姬小颂瞪大眼睛,“可我只是临时工......”
“刘医生推荐的。”王所长推了推眼镜,“放心,我在旁边看着。”
诊室里很快排起了长队。
大多是听说“神医”名声来的乡亲,也有几个是冲着便宜诊金。
第一个病人是镇小学的老师,常年胃痛。
姬小颂仔细把脉后,开了个简单的方子:“柴胡 10克,黄芩 6克,半夏 9克......”
王所长在一旁微微点头。
这方子中规中矩,但配伍精准,剂量恰到好处。
“姬大夫,”老师推推眼镜,“你把脉时说的‘肝气犯胃’,能详细说说吗?”
姬小颂一愣。
想到不是学医的,也不一定懂。
她赶紧改口:“就是情绪影响消化,你平时别太操劳......”
傍晚下班时,刘医生把姬小颂叫到药房:“小姬,这个给你。”
那是一本泛黄的《临证指南医案》,扉页上写着刘玉珍的名字。
“我年轻时用的。”刘医生点了根烟,“你底子好,缺的就是经验。”
姬小颂捧着书,鼻子发酸:“刘医生,我……”
“别急着谢。”刘医生吐了个烟圈,“下周县医院有个培训班,我推荐你去。”
晚上回到临时宿舍,姬小颂迫不及待地给游永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