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绍内心深处,始终对马超耿耿于怀,一想到就这么放弃攻打长安,实在心有不甘,总觉得就此罢休太过便宜了马超。但面对当下复杂的局势,各方意见不一,他也只能暂且将此事搁置下来。
然而,时间一晃,五六天过去了。这期间,袁绍多次召集众人商议,可每次议事厅内都是争论不休,始终没能商量出一个令众人信服的决策。有人坚持先攻打并州的公孙瓒,以绝后患;有人主张立刻对曹操动手,打压其嚣张气焰;还有人觉得应该全力与马超争夺长安,恢复袁家威名。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让袁绍越发难以抉择,这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他在众多策略之间摇摆不定、无法果断拍板的困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愈发紧迫,可袁绍依旧被困在这艰难的抉择之中,不知何去何从。直到私底下的谣言与舆论如潮水般在河北地区蔓延开来,传言马超已在凉州大展神威,将凉州境内的异族尽数驱赶出去,凉州已然被他平定。这个消息传来,众人越发觉得此时与马超死磕长安并非明智之举。
于是,众人再次纷纷劝说袁绍,如今若是执着与长安的马超拼个你死我活,只会让那些心中有野心却没足够实力的诸侯趁机崛起,坐收渔翁之利。袁绍听着众人的进言,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
最终,袁绍在权衡利弊之后,终于下定决心。他目光冷峻地扫视了一圈众人,缓缓开口道:“如今局势有变,我意已决。其一,即刻派遣使节前往辽东,与公孙度沟通周旋,探清其虚实与意向。其二,高览与鞠义调集五万兵力屯驻在幽州与并州接壤之处,向河东郡方向进发,务必让公孙瓒在并州难以立足。其三,令围攻潼关的文丑将军,即刻率领十万大军转向函谷关,向曹操施压。若曹操依旧不愿与我等结盟,那就趁势攻打函谷关,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
众人听闻袁绍的决断,纷纷拱手领命。一场围绕着袁绍势力的战略调整,就此拉开帷幕,而这一系列决策,也将深刻影响着未来各方势力之间的格局变化。
首先来说辽东这边的情况。此前,幽州的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后,逃往并州。这一局势的变化,让与之相邻的辽东公孙度也感受到了压力,势力平衡发生倾斜,公孙度正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种新局面时,恰逢袁绍派出的使节抵达。
公孙度赶忙召集儿子公孙康以及谋士毛重一同商议。三人围坐在厅内,面色凝重。公孙度率先开口,语气中透着忧虑:“如今袁绍势力强盛,击败公孙瓒后,恐怕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此番他派使节前来,不知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