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们没想到,秦良玉根本不跟他们玩,遛腿也要遛残他们。
赵率教带领五千骑军,还有死活要留下来的秦祚明,与林丹汗追击的大军玩了一场前奏好戏。
他们的目标是秦良玉的中军,他们向北追,赵率教与秦祚明就让开大路、带人西去。
察哈尔北进三十里,斥候发现赵率教又向他们南边运动,担心被吃夹肉饼,大惊失色往回返,结果赵率教不碰面,又去了西边。
察哈尔领兵之人不是二杆子,明白自己必须等后队跟上来,否则必被明军玩死,放弃了到沼泽北查探明军主力的意图。
黑夜的草原上,无数篝火星星点点,察哈尔大军每一个时辰都在壮大一次,林丹汗显然已经让大部往回返。
但他本人在哪里呢?
秦良玉给距离大军三十里的赵率教送来一个简单的判断,若黄金大帐和战神矛出现,立刻冲上去让火器兵乱杀一阵,然后撤到西边百里待命,等待林丹汗的下一步反应。
若战神矛没有出现,则证明固始汗来了,林丹汗让固始汗来打通北面的通道兑现他的承诺。
赵率教需要夜袭一把制造混乱,激发固始汗火气,天亮后火速北撤。
秦祚明一心想着‘闪耀’战场,对姑姑如此繁琐的军令不甚明了,赵率教却领会了战略目的,秦良玉一心制造林丹汗和固始汗的矛盾,让他们无暇东进,在草原上犹豫起来后,明军再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
距离鞑靼大营大约二十里的小山头,赵率教和秦祚明带一千火器兵隐蔽在小土沟中,两人爬上山头,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对方的军阵。
成吉思汗传给后人一个简单的行军办法,一个百夫长点一堆篝火,既为取暖,也为示威,更是防止夜袭。
鞑靼和瓦剌延续二百多年,一直在继续这个传统,所以山头的两人黑夜反而好判断对方的人数。
连后勤牧民大概六万人左右,战兵四万多人,但他们看不到黄金大帐和战神矛。
秦祚明快睡着了,赵率教突然道,“祚明,丑时三刻了。”
秦祚明一个激灵,“末将马上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