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能流芳百世,也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说到这里,王景看向一旁负责记录的史官,拱手道:“到时候就劳烦太史大人为王某多添几笔,稍减恶名了。”
被点名的史官闻言一愣。
多年来这还是头一次有人在朝堂上注意到他,更是第一次有人跟他要美名。
感受到群臣注视目光,他强忍住起伏心境,摇头道:“史家据实记载,王大人是何种人,自有后人评说。”
王景似犹不死心,又追问一句:“那王某今日所为,可当得大义?”
史官犹豫了一下,点头道:“当得!”
王景大笑:“好,好,如此王某便无憾了。
满朝文武齐噤声,更无一个是忠臣!
我王景今日便要让你们看看,忠心不是用嘴说说的!”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勃然变色。
武将中不少人皱眉不已。
但更多的人却是挺直了腰杆。
王景此举无疑证明了武将也可以干文臣的事,也算变相地给他们长了脸。
然而相对应的,文官们脸色就不好看了。
“满朝文武齐噤声,更无一个是忠臣。”
这句话固然狂妄,更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甚至放在其他时候他们定要群起而攻之。
然而王景刚才询问史官的举动却让他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史官据实记载,王景必定青史留名。而他们则注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更无一个是忠臣”这句话对素重声名的文官来说,属实是指着鼻子骂了。
他们再怕死还是要脸的。
王景这句话不仅骂了他们,更狠狠抽在了他们脸上!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丞相孙泰立马拱手出列:“陛下,王将军虽有报国之志,却终究是武将。
若由他出使,不仅不合礼制,也容易被列国诟病。
不若……”
他面上露出果决之色,“由微臣来出使韩国!”
话音刚落,又一人出列:“陛下,微臣愿往!”
一言既出,群臣响应:
“微臣愿往!”
“微臣愿为大魏建功立业!”
“王将军也不用出言相激,我等只是在权衡此举的可行性。
我丁捷虽是文官,忠君报国之心不比王将军弱了!”
魏惠子眯眼而笑。
他恍然发现了一条裹胁群臣之法。
史官的确是要据实记载,但史实却是可以人为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