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天下初定,大明的江山在历经多年的战火洗礼后,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安宁。百姓们盼望着能在这太平盛世里休养生息,过上安稳的日子。而朝堂之上,陛下朱元璋的心思却不止于此,对于那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打下这大好河山的功臣们,该如何论功行赏,以及如何稳固这来之不易的江山,让大明的统治长治久安,成了亟待解决的大事。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三年春正月癸巳,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统军二十万征沙漠。丁未,诏户部置户籍、户帖,岁计登耗以闻,着为令。二月丁丑,诏郡县立学。夏四月乙丑,徐达大破扩廓帖木儿于沈儿峪,尽降其众。五月丙申,李文忠克应昌,元帝孙买的里八剌及后妃、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俘获甚众。六月癸酉,李文忠捷奏至,诏祭告天地宗庙,大封功臣。”这一场大封功臣的盛事,即将拉开帷幕,整个朝廷乃至天下都在关注着,谁会得到怎样的封赏,又会对这大明的局势产生何种影响呢。
我叫周远,本是应天府里一个小小的礼部司务,平日里负责些礼仪庆典的筹备、文书记录之类的琐碎事务。虽说官职不大,却也能时常接触到朝堂上的诸多消息,知晓一些旁人不太清楚的事儿。这大封功臣与分封藩王的事儿,自然也早早地传入了我的耳中,让我这原本平淡的日子,一下子变得紧张又忙碌起来,毕竟这等大事,关乎着朝廷的体面,容不得半点马虎呀。
起初,我在衙门里听到这消息时,同僚们都在私下里议论纷纷。一位年长些的同僚凑到我跟前,压低声音说道:“周远啊,你说这大封功臣,那些个战功赫赫的将军们,可得封多大的官儿呀,咱这礼部,怕是要忙得脚不沾地咯。”
我点点头,应道:“是啊,大人,这事儿可不小,光是那册封的礼仪流程,就得细细琢磨,可不能出了差错,不然咱可担待不起呀。”
正说着,上司便把我们召集了起来,一脸严肃地说:“诸位,此次大封功臣与分封藩王,乃是陛下的旨意,关乎朝廷的安稳与体面,咱们礼部可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从册封的诏书拟定,到礼仪的操办,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尽善尽美,若有差池,严惩不贷!”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大人教诲!”
随后,我们便各自领了任务,开始忙碌起来。我负责整理那些功臣们的功绩资料,以便在拟定诏书时能准确无误地罗列他们的功劳。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那厚厚的卷宗,堆满了我的案头,我得逐字逐句地查看,核实每一场战役、每一个战功,眼睛都快熬红了,可心里想着这是为了朝廷大事,便也咬牙坚持着。
有一回,我为了查证一位将军在某场战役中的具体表现,翻遍了好几本不同的记录,却发现有些地方对不上,急得我直挠头。旁边的同僚见我这般模样,打趣道:“周远啊,你这查得比那账房先生还仔细呢,莫不是要把这些卷宗看出花儿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