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熊木等人则觉得可以参考贝壳,做成具有装饰性的东西,这样别人交换过去,还能当成一些美观好看饰品,也算是有用。
但这种方式对铸币技术的要求就高了很多,需要熊山制作很多“模范”,而且本身耗费的铜料也多。
所以最终,熊洪提出的方法,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同意。
……
“钱是什么东西?”
熊山一开始对铜钱真的是没有一点概念,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过熊洪自然不会让熊山独自去琢磨。
熊部落的第一款铜币,在秋收结束后的第三天中午,诞生在冶炼坊中,而这里,早就被熊洪和一些队长们围了起来。
“族长,你设计的圆形铸范,要比我们当初一个个浇铸,速度快了很多。”
熊山拿出一棵“摇钱树”,放到众人面前,兴奋地说着,“一个个浇铸起来太费时间了,而用这种连铸的方式,一下子就能浇铸出来上百枚。”
在设计好母钱的样式后,熊洪便将母钱交给了熊山,让他按照这个母钱的样式,去制作浇铸铜钱的模范。熊山对青铜的浇铸技术很是熟悉,在陶范、石范和金属范之间,最终选择了用铜板制成的金属范,作为浇铸的模板。
与陶范和石范相比,铜范的优点更加明显。
首先就是可以重复利用。
熊山制作的模具,整体上看起来就像上下两块方形的铜板叠在一起,长40多厘米,宽20多,厚度只有2厘米。在一块铜板上面,雕刻着一道宽2厘米,与铜板长度相同的凹槽,用来引导铜液进入。
在凹槽两边,则是各3列、12排直径3厘米左右的“浅坑”,浅坑里面用阴文刻着铜币的图案或者文字,有一条细小的导流槽,将铜液引入到这个浅坑中。
其次,铜范的光滑度更高,浇铸出来的字体和图案更加清晰,方便辨认,也能提升铜币的美观。
另外,铜板由于表面光滑,结合起来的紧密性更好,可以堆叠浇铸,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