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孙元化口中的皇上,自然不会是刘平,而是那前明的崇祯皇帝。
“大胆!你这老倌可知站在你面前的乃是大汉的天子!”
林猛将刀举了起来,直对着孙元化大吼,脸上已十分不耐烦。
刘平一把按住了他的刀柄,然后对孙元化道:“崇祯一切都好,朕可不是什么没有肚量之人”
“朕?”
一旁的徐光启则听的有些发愣,最终才无奈的叹气道:“大明既然已经毁于你手,如今又来寻吾与元化两个亡国之臣作甚?”
看着这位天工开物的作者,因为弟子孙元化被处死后,悲愤之下,明年就与世长辞的徐光启。
刘平无奈一摇头,发现竟是无言以对。
难道说我是看上了你们的才能,如今来请你们出山为新朝效力?
想到这里,刘平觉得自己这样做的话,被直接拒绝的可能性十分之大。
又看了看孙元化,刘平这才转变思路笑道:“朕初登大宝,如今已下旨大赦天下,孙先生与徐老先生为何不愿出牢,这牢里终究不是个什么好地方”
孙元化脸色更加黯然,先前因登莱之事,崇祯已经下旨要将他凌迟处死。
所以孙元化现在对大明并没有什么感情,只因师父徐光启是个十分忠君爱国之人。
再加上徐光启和汤若望皆是被孙元化之罪株连进的诏狱。
这二人中有一人不愿离去,孙元化也不可能离开这牢里。
其实汤若望倒是无所谓,这个西夷早就想离开牢里了。
只不过碍于和孙元化徐光启的关系,一时半会不好直接走而已。
问题的关键,出在了这已经风烛残年的师父身上。
想到了这里,孙元化说道:“若不是尔等攻入了京师,老夫早就成了宣武门菜市口上的一条孤魂野鬼,大恩不言谢,为新朝效力也行,只是老夫的师父……”
刘平听的顿时眼前一亮,只觉找到了转机之处。
不由是目露悲悯之色,对着有些顽固的徐光启道:“徐老先生,朕欲请你出山救救这黄河两岸的百姓!”
一听这话,有些颓然的徐光启大惊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去年夏时,河南一线的黄河堤坝便已决口,那时朕便花了数十万两银钱派人修整河道和堤坝,才起了点微效,可从昨日以来,竟开始了连绵大雨,朕恐黄河再起波澜,为了沿岸数百万的百姓不受洪灾,朕欲请徐老先生出山,由朝廷拨银百万两,以作治河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