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觉得乐安总是将她自己看得很清,对此他一直很是迷惑不解,
换做是任何人,哪怕是嬴政自己,若能取得如乐安现在这般1/3的成就,都足以傲视天下了。
但对于探索出答案,嬴政却没有任何的想法,
因为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乐安最后带给大秦的实际好处。
所以他虽然每一次都对乐安强调着她的成就,却从来没有想过真的去改变乐安的认知。
因此嬴政从来没有和乐安说过,山启和赵耳两个人能如此随意的进出宫中,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二人是乐安的左膀右臂,还因为他们二人已被嬴政赋予了真正的官职,
只不过他们两个人的主要服务对象,从始至终都只会是乐安及其乐安手底下的那一片事业。
因为嬴政知道,乐安压根就不在意这些,乐安只在意她的事业版图推进的如何,是否处于盈利中,手底下的人日子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被亏欠。
得到了嬴政的承诺,乐安接下来的动作越发的大了,
她直接率嬴政一步,在新的秦国领地之下,发布了第一道政令,那就是修路。
乐安绝不允许,在她全力以赴的进行基建大业的情况下,在秦国领土的范围之内,还能有漏网之鱼,土路的存在。
想致富先修路,是曾经的祖国妈妈,用实践证明了的金玉良言,乐安一直遵守且坚定的践行着。
作为前任赵国丞相,现任秦国新郡守的郭开,在接到乐安的一纸政令的时候,是最先开始执行的。
面对曾经的手下现在的同僚,那有些不屑一顾,有些嗤之以鼻的态度,特立独行的郭开自然受到了排挤。
郭开看着这帮人高傲的嘴脸,颇为无奈的弹了弹衣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若不是赵国败的太快,咸阳城那边没有足够的官员能派过来,这帮人现在指不定在哪里怀才不遇呢。
郭开本不想理这帮蠢货,但是念着这帮人好歹出自赵国,和自己算得上是天然的同盟,还是提点了一句。
“你们现在一定要清楚一件事,吾等现在已然不是赵国的官员而是秦国的了。
行事准则要按照秦国的来了,而这位秦王后”
郭开顿了顿,甩了甩手中刚刚接下的圣旨。
“在秦国的影响力,可和咱们赵国的太后完全不一样,那是可以和秦王并肩的存在”
光看给他们这帮降臣,颁发第一道政令的不是秦王而是秦王后,就可以知道,秦王后的命令等同于秦王了。
聪明人一点就透,而那自作聪明的不要也罢。
郭开自信,凭着自己之前在赵国的所作所为,嬴政哪怕不重用自己,也不会亏待了自己。
所以秉承着同盟宁缺毋滥的心态,说完便自顾的走了。
被留下的人面面相觑,有皱眉沉思的,有不以为意的。
可无论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何意思,眼下都要照着旨意来。
还有的人,抱着看好戏的心态,认为此举大动干戈完全没有必要,
大规模破土动工,必定会引起刚归顺秦的庶民们的不满与抗议,
结果从动工的那一刻起,居然没有一个站出来抗议的。
这让原本还有些许偏见的前赵国官员,又有一部分人心里开始打鼓了,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到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