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庸力劝马洞锡,放弃进攻邕州,转而进攻梧州,挺进广东,先解广州之围。
马洞锡对胡中庸的想法是极其排斥的。
因为王焱给他的命令是切断安南军退路,而不是挺进广东。
作为王焱亲手提拔的大将,马洞锡对王焱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见马洞锡执意进攻邕州,胡中庸也是气得够呛。
随着斥候打探的敌情越来越多。
发现安南军正在不断向邕州集结,也让马洞锡迟疑了。
这时,王焱给马洞锡的八百里加急也到了。
针对岭南战局的变化莫测,如果一味按照他的命令行动,必然会错过战机,也会陷入被动。
所以,王焱授意胡中庸为军中参谋,负责替马洞锡出谋划策。
得到王焱命令的马洞锡,再无顾虑,当即挥师东进,攻打梧州。
梧州的安南军有五千人,但在安南军中只能算是二等兵。
面对斗志昂扬的周军,哪怕是处在守城一方,依然被打得丢盔弃甲。
马洞锡以身作则,亲自领兵冲锋,只用了两个时辰,就攻入了梧州,斩杀安南军三千多人。
还有一千多安南军选择投降。
但是梧州城内的百姓,在这段时间饱受安南军的欺凌和压榨,所以强烈要求周军处决这些安南兵。
面对百姓们的群情激愤,胡中庸没有犹豫,将这些投降的安南军全部赶入城中,任城中百姓发泄心中愤怒。
马洞锡对此很是不解。
胡中庸笑着解释道:“梧州是连接广东、岭南的重镇,安南军必然不会坐视梧州被我军所得,梁兴烈也好,黎隼也罢,必然会举兵而来攻打。
既然如此,就更要激起梧州百姓跟安南军的对立,这些百姓杀了安南兵,定然不会再向安南投降,哪怕投降,也会惶惶不安,担心安南军报复,而安南军也会对梧州百姓警惕戒备,双方不会再有信任。
这对我军来说,可就是好消息,哪怕撤出了梧州,也不用担心安南军能在梧州扎根。”
马洞锡忧虑道:“安南军可是有屠城的行为,万一对梧州屠城,可怎么办?”
胡中庸冷笑道:“那就让他们屠城!他们越是残忍,在这岭南,就越是没有根基!”
在马洞锡、胡中庸攻下梧州数日后,梁兴烈和黎隼都接到了禀报。
黎隼非常意外,按照他的估计,周军应该以切断邕州粮道为目标,没想到,这支偏师虚晃一枪,朝梧州攻去了。
而梧州的安南军,不到半天就将梧州失守了。
当真是一群饭桶。
黎隼当即命令阮平志部,进攻梧州,务必要在半个月内,夺回梧州,同时歼灭这支周军。
阮平志得到命令,不敢耽搁,火速领兵前往梧州。
与此同时,在广州的梁兴烈,也派出一支兵马,与阮平志部东西夹击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