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人在得知大周内部出现权力更迭后,立刻向张绍抛出橄榄枝。
但是被张绍拒绝。
与此同时,中央朝廷命张绍,尽快援救闽州的季新。
张绍陈述其中利弊,坚决不肯出兵。
数日后,朝廷委派史国柱,接替张绍,统领大军。
麾下部将劝说张绍,干脆反了。
但张绍担心武昌的家眷受到牵连,不愿起兵做反贼。
毕竟做了一辈子忠臣,临老背上骂名,还要连累家人。
这不是张绍所愿的。
史国柱也没想到张绍这么轻易就交出了兵权。
等接管了在福建的周军后,史国柱立刻以通敌罪,逮捕了张绍。
并秘密送往武昌。
到了这个时候,张绍仍抱有幻想。
希望柴旭不会向他的家人下手。
另一方面。
在镇远的王焱,也得知了武昌的惊天剧变。
消息流传的太快,几乎引起整个大周官场的地震。
“大人,柴旭登基,年号万隆,据说要对大人在贵州的功绩进行褒奖!传旨的宦官,不日就要抵达贵州!”
洪鹤道。
王焱面色阴沉,一言不发,看着武昌地图。
柴昊驾崩了,太子造反死了?
这是欲盖弥彰?
还是将天下人当傻子?
柴旭啊柴旭。
我虽然没有见过你,可你真的了不起!
能在太子监国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接过权力。
“大人,东厂和武德司都命人送来信件,请你过目!”
胡中庸取出两封信,递给王焱。
王焱没有接,淡淡道:“念!”
“遵命!”
胡中庸应了一声,立刻拆开信件,大声诵读起来。
“东厂洪鹏,特书信贵州经略安抚司安抚使王大人……”
读着读着,胡中庸的脸色变了。
贵州能做到切断对外通道,原来除了贵州军自身外,还有东厂的配合。
洪鹏这封信,是在向王焱邀功示好吗?
还有武德司马德忠的信,大意也是如此。
而他们这么做,都是柴旭的授意。
柴旭非常欣赏王焱的能力,不愿他为柴昊的猜忌而夭折。
“这两封信的末尾,都透露了柴旭对大人的看重,柴旭很可能会重封大人!”
胡中庸思索道。
“大人已经是经略安抚使,在这贵州,便是土皇帝,还有什么官职?能拉拢我们大人?”
洪鹤不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