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震惊无比。
刚接到大理投降的噩耗,这边周军就要杀来了?
“距离我们还有多久?”
徐寿问道。
斥候答道:“最多一日!”
此言一出,大帐内一片死寂。
周军的速度都这么快了吗?
“明王,王焱远道而来,必定疲惫,我军以逸待劳,当趁其立足未稳之际,予以重创!让他们知晓我大明军队的厉害!”
几个明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徐寿思虑道:“我军还有多少船只?”
“一百多艘。”
有人答道。
“可载人五千!明王,请下令吧!”
一个络腮胡的将领,出列抱拳。
此人名叫常达,是徐寿最得力的大将,每逢攻城作战,必定身先士卒。
“若是我军在江面上阻击周军,宋东亭岂会坐视不理,宋氏是拥有战舰的,虽然数量不多,但比起我们的那些货船,绝对要坚固耐战。
况且周军刚刚击败大理,携大胜之势而来,不可小觑!”
胡中庸反对道。
“你一个文官,哪里懂得带兵打仗,瞎提什么意见!”
常达撇嘴道。
身为元老的常达,对外来者胡中庸,充满敌意。
而胡中庸,也对常达这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将看不惯。
“常将军,行军打仗,当考虑全局得失利弊,而不是局限于一处,这样只会一叶障目。”
胡中庸解释道。
常达不想听胡中庸那套战争理论,打仗嘛,就是砍人。
谁砍的人最多,谁砍的最凶,就该是谁赢。
徐寿虽然也觉得胡中庸的建议很中肯,但这不符合明军的作战风格。
若不能趁着周军初来乍到,予以痛击。
等到周军站稳脚跟,与宋氏、罗氏联合进攻凯里。
那明军就被动了。
“老常,孤给你五千人,即刻整顿兵马,于乌江阻击周军!”
徐寿沉声道。
“遵命!”
常达兴奋的拱手应道。
转身的瞬间,给了胡中庸一个嘲讽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