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夜风如脱缰的野马,呼啸着穿堂而过。
檐角的铜铃,被风肆意摆弄,发出一阵凌乱而嘈杂的声响,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本因方丈下意识地望向洱海的方向,只见粼粼波光在夜风中闪烁,映照着夜空那璀璨的繁星。
这本该是一幅静谧祥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可此刻,却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二十年前滇西那场可怕的水患。
那时,洪水如猛兽般肆虐,段氏王族与天龙寺齐心协力,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共同筑起坚固的堤坝,抵御洪水的侵袭。
那是一段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日子,可如今,面对这关乎王室尊严的“堤坝”,在私生子认祖归宗这股汹涌暗流的冲击下,是否还能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呢?
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担忧。
“需得让段正淳妥善处理,莫让此事坏了大理根基。”
本因方丈喃喃自语,手中的佛珠在他指间猛地一顿,檀香木那坚硬的棱角,深深地硌得掌心生疼。
他太了解段正淳了,段正淳重情重义,性格豪爽,面对亲子前来认祖归宗,难免会心慈手软,犹豫不决。
然而,此事绝非小事,若是处理不当,不仅段氏家族传承百年的清誉将毁于一旦,更会让整个大理陷入内忧外患的危险境地。
或许,该连夜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给镇南王,郑重提醒他以大局为重,不可因一时的情感而误了大事。
必要的时候,天龙寺也不能坐视不管,需得出面干预。
只是,这一干预,便意味着天龙寺要卷入这纷繁复杂的红尘纷争之中,这无疑违背了佛门追求清净、远离尘世的本意。
正在他内心纠结之时,烛芯突然“啪”地爆开,溅起几点火星,仿佛是命运发出的警示。
本因方丈轻叹一声,缓缓起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踱步至佛龛前。
释迦牟尼佛像静静矗立,垂眸俯视着众生,那慈悲的面容在光影的映照下,显得愈发庄严肃穆。
他默默地开始诵经,试图借助这神圣的经文,平复内心如乱麻般的心绪。
然而,那抑扬顿挫的经文声里,洱海的波涛声、朝堂的议论声、江湖的厮杀声,依旧在他耳畔交织回响,久久无法消散,让他的内心难以真正平静下来。
在天龙寺那静谧的禅房之中,气氛原本平和而安宁,唯有檀香的气息在空气中悠悠弥漫。
然而,本观禅师蒲扇般宽大厚实的手掌,却如雷霆般重重砸向藤编蒲团,刹那间,一声沉闷巨响回荡开来,震得青石地面都嗡嗡作响,仿佛大地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愤怒所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