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杨默看了看放在身侧的那个公文包。
公文包胀鼓鼓的,里面放着的是青岛去年的产业概况、各类优惠政策、可转化工业用地位置、部分行业的工商税务实况。
按理说,这些资料是不可能给外人的,但架不住穆大小姐手里有齐鲁石油管理局开具的证明文件,而东营那边也早早地发了对接公函……理由也很正大光明,一家手握十多亿资金,资产规模超过二十亿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决定是不是入驻之前,总归是要先了解一下本地的实际情况吧。
但即便前面早早地就做好了铺垫工作,青岛这边表现出来的态度也让他记忆深刻。
你必须要知道,央企和各地主管单位是两个系统,就算杨默等人决定入驻青岛,增投的那些三产项目或许会给本地的地税局贡献一部分税收,但作为大头,新成立的这家资产管理公司上缴的税款,却跟青岛这边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即便如此,负责对接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依然以一个热情而高效的态度,在短短两个半小时内就把他们想要了解的资料全部索汇了过来。
不要以为两个半小时很长,你要知道,眼下并不是互联网时代,只要有权限的话,要什么资料都可以从内网信息库上调取,你得通过电话去跟各部门协调,然后靠人把那些纸质材料复印、然后送过来才成……况且青岛主管单位的办公大楼不止这一处,杨默等人需要了解的资料又横跨了多个职能部门,因此两个半小时就能把这些资料索汇过来,在当下已经是个极为令人赞叹的效率了。
最起码,
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并没有出现推诿的情况,那是显而易见的……这非常难得。
不仅如此,那位负责对接的领导甚至耐心地当着两人的面,对一些刚刚出台的政策,以及那些可能会引起误会的弹性政策,做了足足四十分钟的详细解说,似乎完全不知道这家有可能入驻的、还没正式挂牌的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央企一系,基本上不太可能让他们直接吃到肉的那种。
虽然不知道这次的交涉如此顺利,到底是因为东营那边发函了原因,还是因为时代节点的原因,但不得不说……仅从商人的角度而言,青岛主管单位这边表现的态度,让杨默愉悦极了,连带着后世对于青鸟的一些偏见,也弱化了许多。
………………
“喂,杨默,别看了,对眼睛不好!”
见到杨默在车上就把那些材料抽出来盯着看,穆大小姐嘱咐了一声,语气里带着一丝娇嗔。
打从两人之间的那层纸被挑破之后,穆大小姐对于杨默的态度越发不同了起来,竟然逐渐有了些许管家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