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很丰满,但是现实往往很骨感,虽然操作上没啥问题,但是并没有得手中鱼。这就是传说中的然并卵……
其实李明洋也能猜的出来,没得手的原因是用18克铅头钩搭配14公分卷尾蛆应对目前这种鱼情不合适,连续的几个咬口没命中说明追逐假饵的鱼仅仅咬到了卷尾蛆的尾部,鱼钩并没有被吸入口中,打空竿自然也就不意外。
目前最应该做的是马上换小饵。
但眼前这一海区的水下地貌自己并不熟悉,水有多深?哪里是深坑哪里有暗礁?水下地形呈什么样的坡面结构?这些情况不弄明白,换其它类型的沉底型假饵就有挂底的担忧,也没法确定攻击的重点区域。
所以,目前要做的是尽快摸清水下大概的地貌特点。
想到此,李明洋也不再犹疑,继续一竿接着一竿将铅头钩砸向水面,并采用读秒的方式对不同的落水点进行计时,在收线时每次也尽量都让铅头钩贴底搜索。
20几竿后,在顺带着将一尾1斤多的小海鲈骗出水面的同时,水下地貌特点在心中也有了大致认识。
自岸边呈缓坡状向水中延伸;水下起伏不大;当铅头钩每次走到右前30多米处会触底,那里可能有几块暗礁。很明显,这里应该是主要攻击点。
在放生了中钩小海鲈的同时,李明洋觉得已经到了小型VIB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于是马上将铅头钩换成了搭配锋利4号欧娜三本钩的14克VIB。
一竿投出,VIB准确落到了标点右前方40多米外。
李明洋仍然采取读秒方法让拟饵在接近水底时开始收线,此时VIB随着缓慢的卷线贴着水下缓坡向船边运动。
在抛投到第5竿时,竿身传来了轻微咬口。
顺势手腕一抖,中了中了,这次是真中鱼了。
快速收了几圈线,一尾2、3斤的七星鲈在水面完成了一个完美洗腮,很快被拖到船边。
竿身向下在顺势一挑,换方式后的第二尾鱼也算是第一尾合格鱼上船!
紧接着,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第三尾、第四尾、第五尾、第六尾接连上岸,其中的一条一斤左右的小星鲈又被放归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