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技术虽然使用的是曲率引擎原理,可实际上只能制造出不完全的曲率引擎,所以展现出来的效果就像反重力悬浮技术差不多。
即便拿出去给别人研究,在李茂业不说明原理的情况下,恐怕也会被人误以为是反重力引擎技术。
按照现行的理论,要人工制造出引力就意味着可怕的能量输出,不过由于李茂业的技术并非如此,所以这东西需要的电力非常小,即便用超级电池也能够作为能源,如果需要悬浮的物体不大的话。
眼前的这个棒球大小的曲率引擎就只装了一个电池纽扣,虽然使用的是超级电池供能,但实际上消耗的能源非常少,只要它是一只悬浮不动的情况下,由于时空泡的缘故它的能源始终没有损失,就好像电磁场一样永远存在,但是没有做功就不会损耗。
除非曲率引擎将人工时空泡带动起来,这才会让能量飞快消耗掉,但是想要控制曲率引擎在时空中移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必须要利用量子计算机来控制才行,然而这又设计到另一个技术了。
“曲率空间计算非常复杂,普通的量子计算机可没有办法完成这项工作,只有通过‘智能网络’才能把技术实现出来……”李茂业将曲率引擎用盒子装起来放好,在没有“蜂后”的辅助下,这玩意真的跟儿童玩具一样,没有半点实用价值。
不过拿出去交给别人,或许能够让外界的科学家为之疯狂,因为以目前蓝星科技水平来看,完全无法用任何理论来解释一二。
无需恒星级的能源就能在正常时空中人工制造“时空气泡”,使得引擎周围的空间相对于正常空间隔离起来,如果能够控制时空气泡的空间密度,就会让它在正常时空中产生位移,但是曲率引擎相对于时空气泡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它的速度会一直保持为零。
根据这种理论建造的宇宙飞船,它就能够实现超光速行驶,而且还不会破坏光速限制,因为飞船始终在“曲速时空泡”里面不会移动,而是由泡泡带着船走,不管速度有多快都只是时空泡在移动,并非船在移动。
这玩意是宇宙航行必备的飞船引擎,即便李茂业手上只是入门级水平的技术,但是相对于火箭发动机或者喷射工质推进器,乃至星空引擎来说,它都超前太多了。
不论是体积和功率都能秒杀其他引擎技术,也就控制手段稍微有点复杂,必须要通过强大的运算能力来控制曲率引擎,使得人工时空泡能够稳定的朝某个方向移动,而且算力和引擎功率必须匹配,否则很有可能行驶过程中计算出错,导致飞船一头扎进恒星内部出不来,那就跟自爆没啥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