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侯景叛魏投梁
东魏内部矛盾
高欢去世后,东魏朝廷内部陷入了权力争斗的漩涡。高澄继承了父亲的权势和地位,但他在朝中的威望远远不及高欢,许多大臣对他并不服气。侯景作为东魏的元老级将领,手握重兵,又长期在外镇守,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对高澄的领导心存不满,认为高澄年轻 inexperienced,无法驾驭自己。而高澄则对侯景的拥兵自重深感不安,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为了削弱侯景的势力,高澄以朝廷的名义,下令召回侯景,并准备解除他的兵权。侯景接到命令后,心中十分清楚自己一旦回到京城,必将面临危险。他一方面拖延时间,拒不从命,另一方面开始秘密联络各方势力,为反叛做准备。高澄见侯景抗命,便派遣大军前往征讨。侯景自知不敌东魏大军,于是决定寻求外援,他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南梁。
南梁接纳
侯景派人前往南梁,向梁武帝萧衍表达了自己愿意归降的意愿,并承诺将自己所镇守的河南地区献给南梁。梁武帝萧衍此时已在位多年,年事渐高,心中一直怀揣着北伐中原、统一全国的梦想。侯景的归降让他看到了实现这一梦想的希望,他认为可以利用侯景的力量,北伐扩大领土,完成自己的夙愿。此外,萧衍身边的一些佞臣为了讨好皇帝,极力劝说萧衍接纳侯景。他们夸大了侯景归降的好处,却忽视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他们声称侯景是一员猛将,他的归降将大大增强南梁的实力,而且河南地区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一旦归降南梁,将为南梁带来巨大的利益。
然而,南梁内部也有一些大臣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认识到侯景反复无常,是一个危险人物。他们向梁武帝进谏,指出接纳侯景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危机。他们认为侯景在东魏时就已经心怀不轨,如今归降南梁,很可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旦形势不利,他很可能会再次反叛。但梁武帝被自己的野心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这些忠言逆耳的建议。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定接纳侯景,并封他为河南王、大将军,给予他极高的待遇和权力。就这样,梁武帝萧衍为了自己的梦想,引狼入室,为南梁的灭亡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