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徐闻真想拼着遗臭万年,把朱祁镇这个最大的麻烦换掉算了。
反正现在自己也不是没有那个实力。
没了他,什么王振,什么瓦剌,那都不是事!
虽然那穿越了这么多年,可是从前世带来那种敢于推翻一切的混不吝性格,始终还在徐闻的内心深处埋藏着。
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不管是面对一代雄主的洪武,永乐两父子,也丝毫不惧,能和对方谈笑风生,对于皇帝,徐闻真是没多少敬畏感。
更何况历史已经证明,朱祁钰可比自己哥哥当皇帝合格多了,自己也有替补人选。
只是如果真的决定这样做,在没有皇帝没有犯大错的情况废立,那对于整个朝野将会是一场剧变,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全国范围的内战。
那时,各路野心家蜂拥而起,大明近百年的积累也会毁于一旦,徐家必定会臭名昭着。
而且为了明哲保身,将不得不放弃大明的一切,移居海外。
如此大的代价,反复思忖后,徐闻还是把内心这种强烈的意愿压了下去。
自己尽全力,看能不能挽天倾,改变历史的进程吧。
至少不会让大明的勋贵就此断档,像历史上那样,进入到文尊武卑的境况,从此武人再无法和朝中文臣相抗衡,从而造成了大明后续一连串的恶果。
所以徐林都能看到的问题,徐闻当然看得很透。
“我们先去看看,具体情况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后,再来做决定吧,趁现在你二伯还是首辅,于谦师叔是兵部尚书,趁现在问题还不严重,亡羊补牢。”
徐闻说出这话时候,都感觉有些悲哀。
于谦这个一心为公,尽心尽力工作的直性子,都不知道能够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待多久。
想必这些总兵的任职,他已经想尽办法阻止了,和徐谦应该都沟通过很多次。
但最后还是没有顶住压力,估计最后是朱祁镇介入,皇帝下场,那谁拗得过,最后才能推动这个任命。
修缮完好的官道,出了长城,旧宣府的旧址后还在延伸。
而且蒙古装扮的牧民渐渐多了起来。
一些货物携带并不多的小商人,这个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就干脆就地交易。
他们换了牧民的羊毛,羊皮,还有各种牲畜后,直接返回关内。
像徐闻这种大行商的货物,路上的这些牧民吃不下,只有宣府那些大商号才有可能。
徐家商队出了关还没多久,就有名骑着高头大马,表情倨傲的年轻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