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青苗法带来的负面影响随之而来。
西夏看到了大宋老百姓的怨声载道,快速出兵,对边境进行侵犯。
周清月带领二十万大军出征,节节败退。
皇上慌了,可是此时的朝堂,内斗严重,只顾自己利益,无一人愿意出征。
蔡京把廖府视为眼中钉,认为是他们挑拨自己与儿子的关系,便提议让廖天意出兵征战。
廖将军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此时的廖府,皇后多次关禁闭,皇上对廖府也极度不信任,蔡京也时刻找机会除掉他们。
廖天意出征,先不说西夏强悍,万一出现奸细,他将必死无疑。
廖天明又找到了蔡攸,恳请他跟随廖天意出征。
蔡攸同意了,其实他出征,就算什么也不做,至少可以保证蔡京不会趁着兵乱,暗下杀手。
廖天明感激不尽,蔡攸却很悲伤,朝堂被父亲搞得乌烟瘴气,就连将军,都不敢出征,大宋将何去何从啊。
蔡攸决定随军出征,不出意料,父子俩又大吵了一架。
蔡京为官奸佞,杀人不眨眼,可他对儿子,真是无话可说。
这次西夏精兵,来势汹汹,而大宋的军队,毫无士气,再加上青苗法的折磨,就连当地老百姓都反叛了,巴不得西夏把大宋收复算了,反正是民不聊生,还不如换一个皇帝。
蔡京深知随军的危险,怎么也不同意蔡攸前行。
可是蔡攸意志坚决,非去不可。蔡京甚中想到了,要不打断他的腿算了,宁愿养一辈子,也不能让他去送死啊。
或者给他下点猛药,一年半载出不了门,也比去死强。
蔡攸也怕父亲出险招,威胁道:“如果我不能按时出征,便死在你面前。你不要我去送死,我偏要死。”
碰到如此孽子,蔡京也没有办法了,只好临时改变主意,把暗杀廖天意的密探,改为保护蔡攸安全。
蔡攸跟随廖天意出征了,皇上以及大臣都来相送,京城锣鼓喧天,意气风发,殊不知,这次出征,廖天意将军,大宋的战神,再也没有回来。
而蔡攸,带着对父亲的愤懑以及对国土的热爱,抱着不赶走西夏誓不归还的悲怆心情出发了。
京城依然繁华不尽,百官却看不到繁华下摇摇欲坠的国土。这一去,蔡攸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父亲。
西夏之争,凶险又疲惫,大宋兵力孱弱,西夏士气十足,想要取胜,难上加难。
蔡攸亲眼目睹大宋的将士,一一倒下,却拿西夏毫无办法。
一万铁骑,消磨殆尽,一而再的失败,大宋将士,完全没有了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