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局里召开了全系统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会后,各单位都及时动员,全面部署,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活动氛围,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序、有效的开展,活动总体情况良好。下一步,希望各单位能再接再厉,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切实将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深州城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弄清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对当下中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十七大报告中的一段论述:“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段话对我们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有两个事实依然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存在的问题不少,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就业压力继续加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等等。如果不深刻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抓紧采取措施解决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是为了应对这样一种严峻的形势,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在这过程中,也有失误和教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们的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文化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此外,由于过多地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成为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催化剂和导火索。“非典”的发生突出地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特别是卫生事业的落后状况暴露无遗;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卫生资源的短缺更为突出。“非典”的爆发,再次向我们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指出,“发展绝不只是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少走弯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