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尘认为理所应当事情,在胡永年以及行业内几个老前辈看来,这边的进度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想当年为了压缩几天的发射周期,胡永年被当时的总工程师带着去监督整个项目数月,甚至项目内很多人都连夜工作到呕血。
就这样努力,才节约出几天的时间来。
这还不算其他的研发生产和实验。
而红星这里呢?
单一个算力中心模和型,就节省了多少的时间。
在看完总装,测试,听完几人的感慨后,一行人再次回到了发射场地,在火箭总装车间和发射塔之间,还有一条轨道连接。
那是火箭的专属运转轨道,从车间出发,顺着这条轨道前往发射塔,然后燃烧,通往未来。
相比于大型的完备发射场地,红星的这个说实话是有点mini的,总占地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
其中包括发射位置,地面指挥中心,火箭生产工厂,卫星生产工厂等。
而这小小的24平方公里,从开始建设到现在,已经完整的烧掉了红星180亿资金,这还不算之前的研发投入和后续的投入。
站在指挥中心里,抬头看向不远处的发射台,这次的运载火箭同样适用的是100吨级别的液氧煤油循环发动机。
无非上次是100吨,而这次直接是180吨,但对外都是100吨级别。
设计寿命是能够循环使用15次,预计寿命在10—12次之间,除了点火装置需要每次更换外,发动机其他部件均可以重复使用。
华夏航天集团将这个最刚公布不到两年的发动机给红星,陈尘也很识趣的没有独自研发新型的运载火箭发动机。
毕竟和谐共享,共同发展嘛,红星说到底还是一个民营企业,要是把整体的技术都弄到世界前列,哪啊只要稍微改一下,这就不是火箭。
而是导弹。
所以陈某人还是很有自知之明。
全球已经有了几个大型军火商(五常大米),不能再出现一个新的。
点火,发射,升空。
这次陈尘没有再去按那个发射按钮,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意义不同,也没必要再去做这样的事情。
“主卫星烽火一号准确进入蓝星同步轨道!”
“主卫星烽火二号数据分析卫星准确进入同步轨道!”
“主卫星烽火三号中继卫星准确进入同步轨道。”
“星矩组网卫星成功进入同步轨道。”
“卫星系统展开,运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