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密,信是用特殊方式写的。
唐风年能看懂,但看得慢一些,没法做到一目十行。
他看信的同时,偶尔用眼角余光注意一下屋顶上那个黑衣高手的动向,一心两用。
黑衣人没有催促,显得颇有耐心。
看完信之后,唐风年若有所思。
信上,欧阳凯告诉他,皇帝下令抓捕大同总兵朱大人,锦衣卫已经做好准备。但朱大人不是什么小人物,所以锦衣卫这次不敢打草惊蛇,担心朱大人起兵造反。
欧阳凯在信中叮嘱:“一旦朱大人离开大同府,行至半路,请唐兄与锦衣卫打配合,稳住大同府局势,避免发生兵乱。”
信上的字不多,事儿却不小,不容小觑。
唐风年暗忖:不能打草惊蛇,既然皇上和锦衣卫已经决定对朱大人动手,我这封弹劾的奏折暂时不必送出去。否则,恐怕弄巧成拙。
他抬头看向黑衣人,在对方的注视下,把信拿到油灯上方,用火烧掉。
黑衣人之所以迟迟不离开,等的就是这一刻。
阅后即焚,避免走漏风声。
锦衣卫的行事风格,不是一般的严密。
眼看密信已经烧成灰,烧得一干二净,黑衣人眼神满意,把刚才揭开的瓦片盖回去,然后消失在夜色中。
唐风年盯着屋顶,确定那个神秘人已经离开,然后他回到太师椅旁,突然卸力一般,重重地落座,深呼吸,眼神深邃,内心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
不久后,书房的门突然被推开。
刹那间,唐风年来不及收敛复杂的眼神。
门口出现的人是赵宣宣,她一手提茶壶,一手提食盒,眉开眼笑,说:“风年,夜宵来了。”
“为啥用这种眼神看田螺姑娘?是不是吓到你了?”
唐风年的冷静表情逐渐回暖,哭笑不得,说:“多谢田螺姑娘。”
说完后,他没急着吃香喷喷的夜宵,而是把精心准备的奏折拿起来,放油灯上点火烧掉。
赵宣宣眼睁睁看着,惊讶,但暂时没多问,也没阻止。她明白,唐风年不是那种冲动之人,他烧东西肯定是因为这东西必须烧掉。
奏折上的火焰还在继续燃烧,唐风年压低嗓门,小声说:“刚才发生一点事,等会儿告诉你。”
赵宣宣恢复笑容,露出右脸上的小酒窝,爽快地说:“好。”
唐风年又说:“暂时别开食盒,没心情吃夜宵。”
“我去请石师父和白捕头过来,一起商量重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