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莘城,夏军积极推动各项发展举措。夏后发深知农业是立国之本,他大力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为此,夏后发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承诺开垦出一定数量荒地的百姓,不仅能获得土地所有权,还能在三年内减免赋税。
这一政策激发了百姓的积极性,莘河以北的荒地逐渐被开垦出来,变成了肥沃的农田。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夏后发还派遣农业专家到各地指导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在田间地头,农业专家耐心地向农民传授新的种植方法:
“这种间作套种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要注意不同作物的间距和施肥量。”
农民们认真学习,按照专家的指导进行种植。同时,夏朝加大了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组织百姓挖掘灌溉渠道,引莘河水灌溉农田。
经过努力,莘河以北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发展,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为夏军提供了充足的粮草供应。
在军事装备方面,夏朝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夏后发任命经验丰富的官员负责矿产开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先进的采矿工具,提高开采效率。
在一处铁矿开采现场,官员向夏后发汇报:“陛下,如今铁矿开采量稳步增长,能够满足军队兵器制造的需求。”
夏后发满意地点点头,指示道:“一定要保证兵器的质量,让我们的士兵在战场上有足够的装备优势。”
夏朝的工匠们在兵器制造上也不断钻研创新,打造出了更加锋利的刀剑和坚固的铠甲。
而在虞城,商联盟军同样在积极发展。商联盟首领杨十三深知商业贸易对于增强实力的重要性,他大力推行一系列促进商业发展的政策。
杨十三降低了商税,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虞城进行贸易。一时间,虞城的集市热闹非凡,来自不同地方的商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精美的丝绸、锋利的兵器、珍贵的香料等等。
商人们在这里讨价还价,交易频繁,虞城逐渐成为了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
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杨十三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的同时,还注重发展手工业。他设立了专门的手工业作坊,为工匠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充足的原材料,支持他们研发新的工艺和产品。
在一个陶器作坊里,工匠们在杨十三的支持下,成功研发出了一种质地更加细腻、图案更加精美的陶器,这种陶器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为商联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