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梵文随风飘散,所到之处,皆有祥瑞之气汇聚。
第五道虹桥更有云霄、琼霄、碧霄三位菩萨联袂而至,周身佛光缭绕。
这些大能皆已转修大乘佛法,正果修为深不可测。
燃灯端坐中央莲台,目光垂视下方诸圣。
自优婆罗陀转世,西方教改弘大乘佛法以来,诸菩萨修行精进,今日正是印证果位之时。
其中法戒尊者已证得佛果,其余诸位都是证得八地大菩萨果位以上的存在。
在大乘修行体系中,大乘正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佛、菩萨、罗汉。
佛是最高果位,代表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彻底觉悟、解脱生死轮回。
菩萨是 “觉有情”,在自我觉悟的基础上帮助他人觉悟,
菩萨果位又分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佛)等五十二个阶位。
其中十地菩萨是菩萨修行中的重要阶位,初地以下至十信位的菩萨为小菩萨,初地以上为的菩萨则为大菩萨。
欢喜地(初地菩萨):菩萨初证圣果,断除分别烦恼障,亲见诸法空性,生起无生法忍,内心充满证道法喜。此阶以「布施度」为核心,发起大菩提心,以大悲心广行济度,于六度万行中初显菩萨行愿。
离垢地(二地菩萨):以「持戒度」为修持重心,菩萨严持清净戒,身口意三业无染,远离一切烦恼垢障,不仅自守戒律,更以戒德为众生示范,奠定修行根基,如净玉无瑕,堪为世间福田。
发光地(三地菩萨):「精进度」主导修行,菩萨勤修禅定,由定生慧,智慧光明渐次增长,照破无明痴暗。此时对佛法领悟深入,能以智慧引导众生破迷开悟,如明灯初燃,渐显光芒。
焰慧地(四地菩萨):「禅定度」与智慧融合,菩萨以禅定之力引发炽盛慧火,焚烧贪嗔痴等烦恼习气,将染着转为清净。此阶智慧如火焰迅猛,能断除深层惑业,故称「焰慧」。
难胜地(五地菩萨):「智慧度」(般若波罗蜜多)为要,菩萨面对声闻、缘觉二乘境界及世间复杂难题,以方便善巧智慧超越挑战,达成自度度他之胜业,故谓「难胜」。
现前地(六地菩萨):以「方便度」为核心,菩萨深入观修十二因缘,彻悟诸法实相,般若智慧现前。于日常生活中,能随顺众生根机,灵活运用种种方便法门,故称「现前」。
远行地(七地菩萨):「愿度」贯穿修行,菩萨念念与一切智海相应,虽未圆满佛智,却能长劫行愿,广度无量众生,于菩提道上稳步远行,故名「远行」。此阶已证「念念入三昧」之深定。
不动地(八地菩萨):「力度」(精进)体现为「无功用行」,菩萨安住无生法忍,不为烦恼、业力动摇,禅定境界如如不动。虽已契入空性,却以大悲愿力不滞涅盘,继续利生。
善慧地(九地菩萨):「智度」圆满,菩萨成就「无碍辩才」,能应众生根性宣说妙法,以善巧智慧开解疑惑,令众生悟入佛道。此阶如「法雨普降」,广度群机,故称「善慧」。